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父亲与水利
http://wmf.fjsen.com 2014-04-16 16:39   来源:新华副刊    我来说两句

文/张成元

父亲今年97岁,常在我面前说起他年轻时组织社员兴修水利的事。

我们村地处山边,缺水,很少种植水稻,多是包谷、小麦、红薯之类。为改变这种现状,父亲组织社员修堰塘。那是1954年,父亲被公社派到堰管会去工作,接触公职人员,受新思想熏陶,工作热忱高,心系集体,心系大家,利用工作之便,在公社申请兴修水利工程。那堰塘本是我爷爷家祖上的遗产,归了农会。堰塘尚小,需扩建。那时没有机械设备,靠人工挖掘,将低处的泥土挖掘起来运往堰埂上,加固加高加宽。场面恢弘,人山人海,来来去去,肩挑泥土,甩达甩达;鸡公车运送泥土,咕噜噜,咕噜噜……人工夯实,一人站在高处,领唱号子,见啥唱啥,见花唱花,见草唱草,见姑娘唱姑娘……路上那个妹妹哟,嘿着!毛根在背上滚哟,嘿着!一会儿慢节奏,一会儿快节奏,嘿哟着,嘿着!嘿哟着,嘿着……一人领唱,百人回应。一排排夯石过去,一排排夯石过来,很有趣,也解乏。

中途还表演节目。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汇聚在一起,自编自演,跳舞,快板,金钱板,三句半,对口词,鼓舞士气,鼓舞干劲。一身着白衬衫,腰扎皮带,面部画的通红、浓眉大眼、嘴唇鲜红的男后生,手拿快板唱道:“金广村,有两颗金,一个是家有,一个是和平。家有是我们的领头人,和平是我们的大救星。大救星,修堰塘,堰塘修起后建粮仓。粮仓装满粮,再说新衣裳……”家有是村村主任,和平是我父亲。堰塘后几经修建,规模相当于一座小型水库。如今,已是农家乐乡村旅游地,已具规模,交通便利,公交车直达,繁荣,景盛,鸟语,花香,鱼游。

上游水库的水引进塘汛坝,灌溉5万余亩良田,水资源丰富,余水流进了小河。小河对面就是我们村。一次检查工作,父亲看见了,非常心疼,回去后就向公社提议,架设高剪槽,引水过河。大运河、红旗渠、南水北调……这是国家水利工程。架设高剪槽,引水过河,这是一位普通农民的设想,令人感动,令公社领导感动,当即立项支持。父亲回到村上,组织社员破竹编网兜,下河捞石头装进竹网兜栽木桩。木桩形成一个剪刀形状,下大上小,一排排剪刀木桩立于小河里,整齐划一,长长的木沟槽架设在剪刀口上,将河对岸的水引进我们村。清清亮亮的水欢快地奔跑,流进田野,蜿蜒爬行,滋润禾苗;禾苗噌噌往上窜,微风一吹,摇头晃脑,满面喜悦……丰收的果实汩汩流进社员的柜子里,金黄的稻谷、小麦,哗哗流进国家的粮仓里。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