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季羡林
http://wmf.fjsen.com 2014-04-16 15:59 来源:新华副刊
我来说两句
季老是著名的佛学家。中国的知识分子从苏东坡到梁濑溟,都把佛学当作自己立身处世规则的一部分。季老却坚定地不信佛。他曾说:“我是无神论,假如是研究一个宗教,结果又信这个教,说明他不是真研究,或者没有研究通。”
季老研究学问,在平常人看来,很多是“没用”的,季老对此却很坦然:“学问,不能拿有用还是无用的标准来衡量,只要精深就行。当年牛顿研究万有引力有什么用?”是啊,牛顿当时如果只想有用、无用,可能早经商发财去了。事实上,有良知的科学家在开始研究某一个原理时都没有功利主义地去想有用没用,只要是未知,便去探求。这是一个学者的学术品质。比如说,季老在研究东西方学时,从梵文“糖”字考证中竟如茧抽丝,历经数年,写出一部长达80万字的《糖史》。这些生冷领域的学术研究,对我们这些常人来说就像一片茫然的原始森林,稍一涉足便会迷途而不得归返。没有精深的学术毅力是不敢涉猎的。如果拿有用无用的标准度量,更不会有人去冒险。
前不久,我和学友漫步在北大的未名湖畔,谈起季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年迈的季老依旧笔耕不辍,住院四年,他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专箸:二十万字的《病埸杂记》,这部书是他对人生的感悟,对后生的教诲”。学友感慨地对我说。而眼前的北大学子,也是非常的努力,从清晨到午夜诵读的书似乎只有一部:英语,偶尔看到一俩位国文的同道也不屑与人交流,然而,一旦谈起季羡林,大家会快速地聚拢过来,热情洋溢,慷慨激昂……这让人震惊之余深深地感受到:在北大季老的言传身教就是一座丰碑,耸立在人们的心中,让敬仰的人们永远的注足、仰视。如今,季老人已升天为仙了。然而,他的学术,他那等身的著作,那不朽的精神,不仅是“北大的一盏灯”,也是全人类的“一盏灯”。那盏“灯”,永远的亮着,照耀着前进的人类。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