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京溪
照常理说,人过五十,已不再是爱做梦的年纪了。可我在这个年龄上,仍在追逐着年轻时的一个梦想。《今日莱州》报社刊出招收“社区记者”的消息后,我连想也不想就报了名,竟然还被录用了。之前,我的记者梦已经徘徊三十年了。
梦想当记者,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部队当文书那阵儿。那时,部队新闻报道组的两名报道员在我们连队就餐。他们每隔十天半个月就有稿件在军区报纸上发表,有不少还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在我的眼里,报道员就是“记者”,羡慕的要命。我就跟着他们学起了写报道,还在报纸上发表了“处女作”。后来,一名报道员考上了南京装甲兵教导队,新闻干事找我们连长,想叫我进报道组。眼瞅着梦想即将变成现实,我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可那年我们连有三名老班长退伍,预提班长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连队就安排我担任班长,当“记者”的事儿就这样黄了。八十年代中期,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成立全军首个新闻大专班,可入学有条“硬杠杠”,就是必须在省级报纸上见报8篇以上。我那时才发表了3篇文章,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与两次机会擦肩而过,我没用消沉颓废。凭着对新闻写作的痴情,没有当上“记者”,我依然勤奋写稿投稿。那些日子里,我在《解放军报》、《人民前线》、《新华日报》、《人民装甲兵》发表了不少稿件,还获得过军区直属工作部和《人民装甲兵》杂志社的奖励。后来我被《人民装甲兵》杂志聘为特约记者。1990年,还到杂志社见习3个月,从下部队采访写稿,到稿件登记分发、编辑来稿、送主编审稿、校对稿件,记者编辑的业务程序统统学了一遍,收获很大。
1992年,我服役期满,带着破碎的记者梦回到了家乡。市城建部门的领导,见我有写作的特长,并且有100余篇见报剪贴稿,立马开会研究,决定接受安排我,连工作关系都是单位出面到人事局协调的。我没花一分钱、没请一次客,这叫我很是感动。从部队到地方,工作岗位变了,但我的记者梦并没有停歇。工作之余,我发奋写作,每年都在报刊上发表稿件二三十篇,有一篇还上了《新华每日电讯》。1996年,市广播电视台要招收3名正式记者,台里的领导对我有些了解,满以为我会抢先报名。但报名者争先恐后,惟有我是踌躇不定:刚到了一个新单位,凳子还没坐热,就要拍拍屁股走人,太对不起城建局的领导了。我就只报了个特邀记者。回到单位向领导汇报,领导说:“你就是报了名,广电局真要你,单位也不会放你走的。”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