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峄山九美,美在那石、那水
http://wmf.fjsen.com 2014-04-16 15:44   来源:新华副刊    我来说两句

峄山洞美。据考,峄山有洞穴一百余处,被文人、方士命名的就有三十六洞天。这些山洞多为大石篷架而成,经年累月,大石滚动与滑坡则形成了曲径通幽的洞穴。笔者印象最深的有蟠龙洞、仙人洞、祖龙洞等。

蟠龙洞位于山襟东侧,洞口处遍生蒿草荆丛,洞口朝南,进洞后十公尺许,便有巨石封锁了通道,或弯腰或匍伏前行,越过巨石阻隔后豁然开朗,前行不远又出现了多股岐道,不明路径者绕了一个大弯后又回到原点。细心的游者往往从道下的脚踪和石头的光洁度上找到走出这段迷宫途径的。再往前行,便是被三石挟持而悬之的钟石了,这块巨石下丰上锐,形状和颜色酷肖深山古刹的巨铎,以石相击,尾音隐隐透出金属之声。有诗赞到:“恐惊天上人,金钟化作石,不争万籁鸣,千载悬邹峄”。钟石上有大片阴刻古文,仍无人可识,更增添了钟石的古韵和神秘。往纵深去,仍有回旋曲折,偏狭石道,灏落景观,长达几千公尺之远。这里是峄山石洞的最深邃处。

仙人洞又称仙人棚,位于峄峰东侧半山腰中。一块巨石覆顶,重愈数万吨,方圆几十平方丈。洞口南向,上刻“如天宫”,玉泉山人吉中浮书,还有“仙人洞”、”真人真境”、“蓬莱仙岛”诸石刻,为元、明两代人所题。

走进仙人洞,前行数步,可见一柱石耸立洞中,宛如黄河峡谷的中流砥柱,力顶千钧,弥久日坚。绕过柱石,视野顿阔,广庭宏宇,可容几百人坐卧休憩,这种天造地设的石厅,不能不让人赞叹造化之奇。环顾四壁,石挂绿苔,壁脚泉水淙淙,长年不断。这里曾是道长方士修身养性之所,面壁苦修,默诵黄庭,给清教徒“洞中七日,世上百年”的感觉。

祖龙洞处在峄山的山脊上,准确说是在五华峰下面,它如同一道登峰的天梯,斜插在五华峰腹内。当年秦始皇登攀峄峰,从下面越过,由此得名。要想登峰造极,就必须从洞下穿越,在石壁凸凹的间隙中腾挪滚爬,施展壁虎攀援的功夫,才能征服五华峰顶。

峄山水美。有洞皆有泉。逢盈水季节,百泉涌涨,素湍绿潭,枝罩叶蒙,山腰仿佛缠绕着几条飘逸的绢带,放眼则可看到涌泉的舞姿,满山满谷都充盈着活力和声响。水是山的血脉,灵山秀水则是一首隽永的诗。

“源头活水’’是山中最负胜名的一泉。泉水从石髓一龙头中喷出,洒珠溅玉,扬起片片水霁。泉水落石有声,溪水时隐时现,不时幻化着各种形态。

泉旁有八卦石。八卦石以上重峦迭嶂,飞岩危立,悬崖峭壁如同刀削。八卦石下丸石磊磊,则有洞穴相连,上下玲珑通达,被称为“峄孔”。石下为室为壁,成山泉溪道,虽然有潺潺泉声相闻,但却难见其所,令人惊诧不已。每当东北风或西南风起,山中各泉同时涌涨,却又不知何故,使人感到扑朔迷离。

白云宫偏西有一石洞,洞内砌有一井,水深盈尺,被称为圣水泉。泉中四季不断,涌流如注,但从不漫溢井口,不动声色地在石隙中涓涓流动,汇入甘露池。泉出峭壁,清纯甘洌,历来被视为水中珍品。有诗赞日:“仙源何处寻,石罅一泓注,上有采芝人,朝朝饮甘露。”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