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志愿服务频道> 重要资讯 > 正文
“晋江供销社现象”引热议 市民网友加入志愿队伍接力
http://wmf.fjsen.com 2014-04-01 09:36:05 许雅玲 石伟琴 陈晓东 来源:泉州网-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晋江供销社就本报报道举行内部座谈会,表示将继续把供销精神发扬光大。

泉州网-泉州晚报讯(本报记者 许雅玲 石伟琴 陈晓东文/图)上周五,泉州晚报《环湾生活周刊》刊发特别策划《晋江供销社现象》(详见3月28日1版、25-32版相关报道)。这个扎根基层,乐于奉献,始终默默坚守“为民情怀”的传奇集体,再次赢得广泛关注,光明网、网易新闻网、和讯网等国内知名门户网站纷纷转载。晋江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接下去,晋江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一系列活动。晋江市供销社各基层社、直属公司在阅读本报报道后,表示将把供销社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晋江市政府 将大力倡导晋江供销精神

晋江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大力提倡晋江供销精神,“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群体出现,这是爱心城市慈善氛围浓的体现,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接下去,晋江将出台具体工作方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市民素质,创造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晋江供销社 继续把供销精神发扬光大

3月28日一早,记者来到晋江供销社时,本报当天的报道已被张贴在该社宣传墙上,员工们争相阅读。当天,该社举行内部座谈会,新老员工畅谈服务“三农”、奉献社会,践行群众路线的感受,表示将继续把供销精神发扬光大。

感性的集体 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2011年7月来到晋江市供销社担任副主任之前,吴金猛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集体。同事之间的互帮互助,让吴金猛感受到这个职工群体是感性的,“他们将自己视为一个集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因为根在群众,吴金猛说,晋江市供销社的为民情怀更得以显现。“举行农资科技下乡活动,到田间为农民服务;每个基层社都设立农村综合维修服务部,服务农村等等。”2012年更是在英林供销社建立道德教育基地,让员工们时刻怀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多关注困难群众。

互助的集体 喜做善事坚持奉献

56岁的晋江市供销社业务科科长许清亮在晋江市供销社已经工作34年了,供销社的众多爱心之举,在他的眼里“很平常”。“做善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供销社员工大部分来自农村,有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对传统美德传承得很好。”这些年里,供销社员工的互助精神让他有着最深的感触。“1998年我女儿生病到泉州的医院治疗,供销社的员工知道后都去看望她,”那时的交通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员工们就分批坐车到医院,“让人很温暖,很感动,像亲人一样。”

许清亮说,供销人不仅互帮互助,更是牢记“奉献”的供销社训,即便离职或者退休了,也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精神,“其实从办社以来奉献的精神就一直都在,可能和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有关吧。”

传承的集体 年轻员工深受感染

“我刚到单位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很紧张。”说起2009年来到晋江市供销社的情景,27岁的詹雅芳很感恩,“那时老主任许二元一点都不严肃,像自家的长辈一样耐心地教我,让我学到了很多。”正是员工之间这种友爱的关系,让她很快就融入到这个集体中。

“其实在这之前我完全不知道供销社里有这么多好事。”老员工们从来不会“炫耀”他们做的这些善事,平常为农民送化肥,春节期间供应平价蔬菜早已成为了惯例。“在他们看来这应该都是很平常的事。”詹雅芳的妈妈也是供销人,她曾听妈妈说过,当年她出生的时候正值寒冬,那时一家人还住在供销宿舍里。“晚上11点多的时候我妈肚子很疼要生了,隔壁的员工就用三轮车送我妈去医院。”虽然她至今仍不知道这个好人是谁,但这件事却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中。

而在供销系统中,这样的好人实在太多。供销人总是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这让詹雅芳觉得很不容易,也让她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参加了单位的巾帼志愿者,在活动中多帮帮有需要的人吧。”

乡镇干部 扎根群众的大爱值得学习

“看到泉州晚报对晋江供销社的报道,‘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立即涌上心头。”永春县下洋镇党委政府年轻干部陈万青被晋江供销社长期以来急人之急、忧人之忧、帮人之困的精神感动,他说,“这种扎根群众的大爱很值得学习,这股正能量很有必要传播,爱多了,人更善,梦更圆。

市民网友 加入志愿队伍接力传播爱心

市民黄小姐是三明人,去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泉州工作。在这个80后女孩的记忆中,小时候,她常和爸妈去三明的小乡镇供销社买东西。当时,供销社给黄小姐的印象是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烙印,是农村经济的集中地,“总觉得体制化的集体比较冰冷。”看完报道后,黄小姐颇有感触,“没想到晋江供销社是这么有人情味的集体,让我对过去的固有成见有很大改观。”

有许多90后的年轻人对“供销社”颇为陌生,甚至像黄小姐一样存在误解。关于晋江供销社的报道,不仅勾起亲身经历过供销社繁盛期的读者五味杂陈的回忆,也让这些年轻一代对供销社现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我以后也会多做些善举,继续这份爱心接力。”刚毕业进入市区某单位工作的小陈表示,她准备加入志愿团体,尽力帮助他人。

网友“白鹭”是全国县域首座爱心城市晋江的一名志愿者,每周末他常常会跟着志愿服务队去社区看望“空巢”老人,与老人谈心,帮老人打扫居室。“白鹭”说,他特别能理解李池池见到英林供销社员工时那种拍手唱歌的欢乐状态,“每次我去探望那些‘空巢老人’,他们看到我们也是这样的神情,可高兴了。以后,我会多参加这类志愿活动。”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