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漳绣:坚守中走出传承困局
http://wmf.fjsen.com 2014-03-18 10:06  徐占升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芗城区芝山镇甘棠村的绣娘在赶制刺绣。 郑蔡乐 摄

□通讯员 杨特团 詹艺勇 记者 徐占升

走进漳州刺绣厂,空空荡荡的车间里,漳绣世家第七代传承人、厂长陈钟辉正独自一人在喝茶。

漳州刺绣厂创办于1952年,上世纪80年代鼎盛时,工厂有熟练技术工人100多人,产品销往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为我省手绣重要产地之一。

1999年后,生产开始逐步萎缩。如今,由于成本过高,漳州刺绣厂依然存在,只是车间里已没有工人。如果来了订单,只能由陈钟辉画出图形后,再外包到各家各户去生产。

曾经辉煌

“漳绣以前多是庙宇用品和木偶剧服,特别以绣制木偶剧服最为精美,与漳州木偶雕刻相辅相成,为漳州木偶享誉海内外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谈起漳绣的辉煌,陈钟辉说,漳绣以其技法繁多轻巧、灿若云霞著称于世,在中国织造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苏绣、蜀绣、湘绣、粤绣”等四大名绣,有中国第五大名绣之称。

漳绣在明、清两代一直是朝廷的贡品,又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在历史上曾有过很大的生产规模,清代至民国初期,漳州经营织绣行业的作坊多达几十家,大的作坊有千名绣工。漳绣采用的是民间剪纸为绣稿,绣稿大都出自于名画师之手。刺绣的工具和原料也很讲究,刺绣针法有缠针、扣针、抢针、叠针等20多种。

在“漳州绣娘”云集的芗城通北街道西洋坪村,说起漳绣,82岁的吴花蕊老人滔滔不绝。老人说,以前村里的女人们没有不会刺绣的,母亲教女儿,嫂子传姑子,祖祖辈辈,就靠着一双灵巧的双手,在绸缎、布帛上,绣龙绣凤、绣花绣鸟。

责任编辑:卓志沐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