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巡礼 > 正文
探寻现代文化强国之路
http://wmf.fjsen.com 2014-03-14 10:1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文化产业:如何做大做强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美国是30%左右,日本是12%左右,印度是6%左右,而我国却不到4%。

不大不强,是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委员认为,文化产业要在2020年实现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政策扶持。

在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开展的会员调查中,65%以上的会员企业都表示,希望出台文化产业的专门政策,在资金、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企业予以扶持。

张斌委员举例说,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的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传播技术、文化内容等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低,抵押物少,这导致很多优秀文化企业和项目难以得到银行资金的有效支持,极大地限制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金融领域进行创新,针对文化产业的特点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在进一步激励现有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支持力度的同时,张斌委员还建议成立专业化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银行,推进文化和金融的结合。

文化产业需要政府扶持,但扶持并不是干预。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代表认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最重要的还是文化管理的理念要改变”。

代表委员们认为,对文化产业的管理,政府应管宏观,微观层面应交给企业。正如江苏省盐城市政协副主席蒋婉求代表所说,国家应该在顶层设计上给文化产业更多的引领和推动,比如尽早着眼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定位,进行科学、前沿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为产业发展提供行动指南,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策略,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微观层面,企业投资的具体项目是否合理、是否挣钱,包括风险管控等,都应该由企业自己评估,而不应该由政府管控。”龚曙光代表说。

在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委员看来,文化产业对人才有极大的依赖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因此,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

全国工商联提交的提案《关于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专门就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提出了建议。该提案建议,依托全国高等院校文化艺术专业,推进文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探索建立文化产业网络教学机构,培养实用性文化人才。

该提案还建议,完善文化人才培养、表彰和管理系统,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规范文化从业者从业资质管理,加大对有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卓越文化从业者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合理引导文化企业和人才在国内的布局,通过财政、税收等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人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展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经营活动。

文化走出去:如何形成品牌

2013年,我国45部国产影片海外票房和销售总收入为14.14亿元。相比之下,美国两部影片《钢铁侠3》和《环太平洋》,在我国的票房就达14.4953亿元。国产电影的海外遭遇,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现状的一个缩影——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作(产)品接受度低,中国尚未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在走出去之前,我们要认真考虑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以怎样的文化产品去实现这种目的。”在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委员看来,我们对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缺乏系统性研究,因此难以形成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战略规划,导致各自为政,同质竞争,忙于“走出去”办活动,而这些活动大多是有地域特点的歌舞杂耍,比的是排场大小与规格高低。

“这与美、日、韩等国精心打造、强力推销其电影、动漫、电视剧,形成强烈反差。这些文化产品将相关国家的价值观隐藏在故事中,对输入国的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相比之下,我们在国外展示的杂技、歌舞等,热闹后不太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高云委员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键首先在载体选择上,应更重视小说、戏剧、电影等领域,因为这些文化产品可以承载更深刻的思想内容。

高云委员建议,文化走出去要变“送”为“卖”,以后要以“卖出去”为目标进行规划,“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信贷发放等方面,出台更有针对性、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激励文化营销单位研究国外受众消费需求的关注点、兴趣点、共鸣点,针对不同区域和国家拓展销售渠道,采取量身定制的办法,为目标国受众提供乐于接受的文化服务。

文化走出去不能缺少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在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委员看来,中国的民族音乐、传统戏曲以及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内涵。他建议,政府在选派文化走出去项目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推介民族传统艺术,必要时给予资金扶持。

“与此同时,文化艺术团体要大胆探索如何将本土文化进行创新,以适应海外观众的欣赏习惯。毕竟,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是双向的,单方面地只强调主观,不考虑对方的兴趣是不行的。”席强委员说,“在面对国外观众时,要用时代感强的手段,结合国际运作模式,展示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文化内涵。”

链接

我国文化改革与发展大事记

2002年11月8日

党的十六大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抓紧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

2003年6月27日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举行。

2006年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007年6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07年10月15日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0年7月2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

2011年10月15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年11月9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提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