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 > 正文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推进环泉州湾文明城市群建设
http://wmf.fjsen.com 2014-03-11 17:17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4. 常态管理薄弱是“短板”。从近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结果来看,我市存在的薄弱环节,大部分涉及城市管理。就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来讲,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失分较多。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来讲,文化市场、校园周边环境失分较多,这些项目反映的都是职能部门日常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城市“两违”、“脏乱差”、“牛皮癣”、占道经营、无证摊点、夜市摊担、“黑网吧”、“黑车”营运、交通违章以及学校周边秩序混乱等现象禁而未绝。这里面虽有城市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因素,但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日常管理机制不够落实,常态管理工作还不够到位。我们一方面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有效推动日常管理机制的执行落实到位。

5. 长效机制缺失是“弱项”。从目前情况看,我市经测评的指标缺项、弱项还不少,易反弹、难巩固的部位比较多。基础设施的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交通秩序的管理,集贸市场、“五小”门店、校园周边的环境秩序,文化市场、出租车、公交车的规范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等一些老大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缺乏有力举措。对于这些反复出现的问题,必须从制度上、机制上找原因,出一些新招数和新套路,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加以健全,经费、人员、考核等问题也需进一步解决,以适应创建工作的新变化,并力求建立长效机制。

三、对策探究:城市文明创建主动对接环湾城市群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探索适合泉州实际的公共文明建设模式,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十二五”规划提出“沿海文明带”与“山区文明带”的区域发展目标。这与建设环泉州湾文明城市群,无论是在目标上、时间上、空间上都相匹配。

我们既要看到文明城市群建设具备的基础和潜力,又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和压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文明城市群建设,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对接环泉州湾城市群建设。建设环泉州湾文明城市群,应呼应“环湾、向湾、同城化”的发展战略,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导向,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生态保护、文化建设、市民素质等方面的规划和发展一体化,打造具有完善的公共服务、高尚的道德风气、先进的文化品质、和谐的社会秩序、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文明城市群,力争泉州市本级及所辖县(市、区)全部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县城)行列,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国文明城市群。

1. 共建资源共享的发展环境。落实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环湾、向湾、同城化”理念,加强组团间的交通联系,优化城市空间。遵循一体化布局、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实施、一体化受益原则,落实公交、电力、通讯、燃气、管网、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同城化项目,同时在城市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等方面,加强对如何突破体制障碍的研究,推动实施更多的城乡规划、市容市貌、园林绿化、市政管理、工商行政、社会治安、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便民利民同城化项目。

2. 共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协同推进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先争优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认真贯彻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治理庸懒散奢和问效问责活动。全力推动“智慧泉州”建设,推广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推行“马上就办”,建立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推进网上政务,推广“一站式服务”和“网上审批”,率先推进审批管理“零收费”,开辟同城化建设重大项目绿色通道。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