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 > 正文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推进环泉州湾文明城市群建设
http://wmf.fjsen.com 2014-03-11 17:17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2. 公共环境经不起“细看”。创卫、创模、创园成果没有完全巩固,“门前三包”存在脱节现象,城市“牛皮癣”尚未根治,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拆迁区域周边卫生死角较多,背街小巷、住宅小区和城市公厕卫生难以保持常态。人行道、广告牌、垃圾箱、公用电话、社区路灯、消防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公共设施常有损坏和占用现象,没能得到及时维护更新。小餐馆、美容美发店等经营性公共场所卫生不符合要求。不少社区路面坑洼积水,楼道乱涂乱贴,电线乱牵乱挂,车辆停放无序,垃圾乱倒乱扔,环境卫生较差。

3. 公共秩序经不起“细评”。主要路口交通混乱问题依然比较严重。社区、小型餐馆、主干道、公厕管理较为薄弱。主要商业街、背街小巷、集贸市场、专业市场占道经营、占街为市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建筑工地存在施工现场未设置围栏、警示语,围墙破损倒塌和占道施工等问题。出租车不打表、不给票据,乘车不排队、不让座现象屡见不鲜。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较低。

4.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不起“细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网络不完善。校外活动场所、心理咨询室、社区“绿色网吧”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投入相对不足。校园周边无证网吧、游戏机室、彩票投注点、小商店“三无食品”、未设置禁售烟酒标志等现象还比较严重。大部分网吧日常管理不到位,不落实上网登记制度,未悬挂文明办网、上网提示语标志和“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警示牌,接纳未成年人,未安装过滤软件,超时经营。

5. 创建文明城市满意度经不起“细问”。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以及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站点欠缺,公共场所文明引导志愿服务人员偏少。一些窗口单位服务人员态度不热情、语言生硬,服务设施不齐全,投诉处理机制不健全。创建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厚,文明警示提示语偏少,社区户外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数量不足。全市文化事业投入明显不足,各区档案馆、群艺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市民满意度普遍不高,对创建知晓率、参与率不高。

以上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原因:

1. 市民素质不高是“软肋”。表现在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规则意识和公共道德的培育等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市民不遵守交通秩序、不维护公共秩序,尤其是机动车闯红灯、行人翻护栏和乱丢果皮、纸屑、烟头等不讲卫生的现象相当突出,公共场所乱涂乱画、乱贴乱摆的陋习普遍存在。这虽然是所有的城市在管理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但也反映出部分市民文明素质还不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2. 城市功能欠缺是“硬伤”。城市功能还不尽完善,一些设施还达不到文明城市指标的刚性要求,存在着不健全、不配套等明显的“硬伤”。如文化共享工程设施不足,图书馆、群艺馆、档案馆等达不到A级标准,人均体育场地、部分街道文化场所面积不足,主干道和主要商业街的功能不全,公厕、停车场、集贸市场设施严重滞后,旧公厕的无障碍设施无法达到要求等。这不仅影响城市整体形象,客观上也对环湾文明城市群建设造成负面影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增加投入,逐步改善硬件环境。

3. 社区建设滞后是“瓶颈”。我市社区建设起步较迟,很多社区还没有完成转型,部分社区居民的素质、生活方式以及管理模式仍停留在农村阶段,部分社区服务功能和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大部分社区都面临电子监控系统、办公、文体、消防设施欠缺不齐等方面的压力,无法满足测评要求。其中虽有社区自身责任范围内的问题,但大部分是需要我们牵头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按照属地管理要求,加大人、财、物扶持力度,积极协同社区做好创建工作,推动社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安全设施整治和改造。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