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场演出现场
东南网3月7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谢向明 文/图)人们把结婚35周年称为“珊瑚婚”,一个专注传统音乐35年的人会怎样纪念呢?昨晚,王大浩从艺35周年洞箫独奏(汪洋作品)音乐会,在泉州梨园古典剧院举行。距离第一次独奏演出,时隔8年,王大浩对艺术有更深的思考和更多的尝试。
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竹笛学会会长张维良带队助兴。昨晚的压轴表演,精彩地荟萃了南北箫、尺八,以及低音南管,引来观众持续的掌声。音乐会吸引了泉州市区及县(区、市)的观众,甚至还有箫迷从福州、厦门赶来参加。
再造洞箫
配角变主角
“尺八白雪千秋谱,耳福平生第一声”。这是1985年,前清“末代御弟”溥杰听过王大浩演奏南音名谱《阳关三叠》后如是评价。
王大浩虽然从艺已35年,但其年龄也才不过50岁,目前,王大浩是泉州南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南箫学会副会长,泉州师院兼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泉州的南音业内人士谈到王大浩,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对泉州洞箫的再造经历。泉州南音所使用的洞箫和国内其他地方使用的不同,但却与唐朝传入日本的“尺八”是同源的。泉州洞箫的音色比其他洞箫更浑厚饱满,而且低沉,音量较大。而王大浩制作出来的新洞箫从原来泉州南音伴奏乐器的陪衬地位,变身可以独奏的乐器,成为音乐会的主角。学者评价改造后的洞箫,是“填补了中国民族管乐器低音部的空白”。
传统洞箫
亦能时尚
昨晚举办的王大浩从艺35周年洞箫独奏音乐会,梨园古典剧院内一席难求。
著名笛子演奏家张维良先生担任昨天音乐会的艺术总监。张维良表示,他对王大浩的演奏艺术十分熟悉,王大浩在演出技巧和风格上继承传统原汁原味,同时又在不断地探索开拓,创新南洞箫表现更多可能性。
昨晚的表演,王大浩使用传统和改良的洞箫,甚至用传统的箫吹现代的曲子。对一般人来说,洞箫吹准音都属不易,王大浩却在昨晚的表演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人体喉音”,即用嘴吹奏的同时,还使用喉音演唱,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他首次用这样的形式公开演出。对于这门绝技,王大浩说,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往死里练,千万遍地练”。
昨晚的压轴节目,是由张维良作曲的《相望》、《咏秋》。《咏秋》是8年前张维良为王大浩首次独奏音乐会所作,而《相望》又是专门为昨晚的音乐会南北洞箫,以及尺八的邂逅所作。张维良说,两人相识30年,这首曲子就是这段情谊最好的诠释。
责任编辑:卓志沐 |
- 2013-05-29厦门8岁琴童举办独奏会 卖点也在于质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