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四应”举措推进文明城区创建
新一届文明城区创建以来,鲤城区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理念,采取“四应”举措,夯实街道社区基层创建工作,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再提升。
一、开展“应知”宣传,积极营造创建声势
创建要深入推进,宣传发动是先导。鲤城区全力营造创城声势,让社区群众了解文明城区创建为什么、是什么、需要做什么,不断提升知晓率、满意率和参与度。1.新闻宣传抓凸显。借助中心城区新闻媒体集中优势,在市级报纸、电台、电视等主要媒体上刊播文明创建新闻,在鲤城文明网、鲤城新闻网、鲤城手机报,设置“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创建工作专栏、专题,在区属44家主要网站设立创建文明城市专栏、横幅。2.社会宣传抓覆盖。突出与环境相融合、层次脉络清晰、内容生动贴切的公益广告,在市区主要街道和显要位置设置大型公益广告、灯杆旗,在小区、背街小巷设置“遵德守礼”提示牌,在道路灯箱、建筑工地围墙(档)张贴公益广告喷绘画,公园广场设置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展板,设置广告牌、展板2247板(面),实现创建宣传常态化。3.文明引导抓普及。持续开展“文明礼仪进万家”活动,运用手机短信、宣传页、问卷调查等形式,元旦、春节期间印发倡议书和文明礼仪春联,深入楼院住户开展入户宣传,倡导文明过节、厉行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搭建“应做”平台,广泛发动市民参与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只有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建设才能有根有魂。鲤城区积极搭建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平台,充分激发市民群众“爱我鲤城、服务社区、共建家园”的热情,积极为社区建设和创城工作提意见建议,真正让创建文明城市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1.推动市民做文明创建的参与者。以开展文明社区创建、美丽社区建设为载体,深化道德、科教、文体、法律、卫生、涉台、环保、廉政“八进社区”,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文明交通、社区服务、平安建设和评选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成立文艺联谊会、书画家协会、南音研究会、太极拳社等群众性文化组织,经常开展歌咏比赛、书画摄影、舞会、晨练及各种球类活动。以“我们的节日”活动为主题,依托闽南传统文化习俗,创新形式和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活动,以文化力量熏陶、引领和规范市民群众的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2.推动市民做文明风尚的传播者。深入开展道德典型选树活动,2008年起连续三届举办鲤城区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坚持群众选、选群众的理念,形成每月推选“身边好人”、每两年评选表彰道德模范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引领崇德向善良好风尚。广泛开展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市级以上文明社区设立3—5人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小组,重点传播节俭理念、道德箴言、好人好事。3.推动市民做文明创建的推动者。建立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成立8个街道志愿者管理服务中心、77个志愿者服务站,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经常性活跃在文明交通、环境卫生、助老助残、关心孤寡、扶贫帮困等各个领域。2013年确定5个志愿服务扶持项目,根据项目活动开展需要,给予3000-10000元不等的扶持资金,帮助社区实施志愿服务活动。
三、推进“应有”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创建为民,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创建成果,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题中之义。鲤城区立足自身实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环境、公共秩序整治,促进创城整体工作提升。1.加强社区活动场所建设。不断加强社区硬件建设投入。全区79个社区办公场所平均达到150平方米,基本建有“五站、四室、一校、一中心”(五站:社区服务站、困难援助站、医疗保健站、卫生计生服务站、劳动保障服务站;四室:警务室、健身室、学习室、娱乐室;一校:市民学校;一中心:老人活动中心),市级文明市民学校示范校26所。各社区建设文化活动室平均达到30平方米以上,为社区群众接受教育创造良好学习环境。2.加强公共环境整治。认真落实“五大战役”、“城市建设管理年” 活动的各项部署,加强道路交通、城市盲道、管线井盖、绿化景观、公园景点等市政公共设施建设,抓好市区道路路面、路灯、绿地、夜景工程等养护工作,规范设置大型户外广告和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实施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完善创卫长效机制,落实“门前三包”。3.加强公共秩序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抓好治安管理、消防安全、安全生产、应急处理和基层综治工作。集中整治娱乐(休闲)场所、集贸市场、“五小”门店(小旅店、小理发美容店、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小网吧)、建筑工地及校园周边秩序。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组织百场电影进社区,播放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短片,开展交通安全现场咨询,实行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与推荐评选文明社区挂钩,评选表彰交通安全文明社区,倡导文明交通。4.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建设。将文明社区建设与未成年人三位一体建设相结合,推动社区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学校结对共建,不断加强全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设工作。加强社区少年之家和图书角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推进学校“阳光网吧”和社区“绿色网吧”等互联网阵地建设。配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室、“绿色网吧”、社区少年之家和图书角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实行学校与社区挂钩进行师资人员结对扶持,解决社区心理咨询师缺乏的问题。
四、建立“应对”机制,全面推进工作落实
社区精神文明创建领域宽、内容广、任务重,必须有健全的机制作基础、作保障。我区在工作实践中,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一系列社区创建机制,用机制管人,用机制办事,使社区创建工作长效管理、常态开展。1.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区四套班子领导挂点联系社区建设工作、区处级干部和区直单位挂钩社区推动“四城”创建共建、省市级文明单位与社区共建、区级以上文明单位帮扶社区困难未成年人等工作制度,区直各单位指定1-2名区管后备干部作为挂钩社区督导员,全区79名“四城创建”督导员一对一挂钩督导社区创建工作。对照“四城创建”测评指标要求,印制《鲤城区“四城同创”社区督导员工作手册》,明确创城目标任务。2.完善督导协调机制。定期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和指导,组织进行研讨会或现场经验交流会,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总评,不断增强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建立健全督导工作机制,挂点领导、区直单位、“四城创建”督导员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了解社区建设情况,帮助协调解决相关问题。3.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把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情况纳入各级文明单位考评和全区各系列单位绩效考评体系中,将街道文明社区覆盖率作为考评各街道的重要指标。纳入“四城创建”督导员年度考核内容,作为区委提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4.加强典型示范推动。全面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选树全国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社区5个、市级文明社区26个、区级文明社区22个,夯实基层创建工作基础。培育特色文明创建示范点,在各街道分别选树1个示范社区,召开文明城市创建示范社区建设现场会议,总结提升社区创建水平,为社区创建工作提供示范引导。 (鲤城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