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当有些城市还在“犹豫”甚至“见死不救”的时候,福州人用行动和智慧给出了果敢的回答:2月13日至21日,福州街头发生5起扶起摔倒老人的事件。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面对“扶不扶”的问题,有七成市民回答“扶”;对福州风气的感受,有八成人认为“很好”。
媒体:8天5起“扶起来”
据媒体报道,2月13日下午,薛依姆在医院打完针,走到晋安区国货东路连潘公交站附近时腿抽筋,躺在了地上。保安李师傅见状扶起了依姆,很多人伸出援手,给依姆递去纸巾等。
2月16日中午,在湖头街西洪路口,一名依伯摔倒在地。4名年轻人帮忙扶起老人,其中一名铜盘中学的初一女生还买来水和点心,并为老人擦血。
2月17日中午,市民黄女士的父亲在晋安河公园旁的人行道上昏倒,情况危急,出现失禁状况。当她赶到现场时看到温馨一幕:父亲已被众人扶起,有人在背后扶着,有人用姜汤喂父亲……2月21日晚,一名骑电动车的老人在福新路口摔倒受伤,4名路过的市民将老人扶起并帮忙报警、拨打120……
2月21日傍晚,家住福清小北社区的林依姆在过清荣大道斑马线时被一辆摩托车撞倒,路过的冯女士赶紧将她扶起,并和其他路人组成人墙,提醒过往车辆慢行通过。
分析:福州扶人“有智慧”
记者分析这几起事件,发现了几个特点:
一是多人参与。这几起“扶老人”事件中,虽有领头的救扶者,但都得到了众人的帮助。
二是被救助的老人和家属都懂得感激。在连潘公交站附近摔倒的薛依姆说“遇到好人心情好,自己能走回家”;黄女士通过报纸向当时在场的所有好心人表示感谢;福清林依姆的儿子张明旺通过报纸向好心人道谢。
三是微博及时发布。湖头街西洪路口扶老人事件和福新路口扶老人事件,旁观者和救助者都将消息发布在了微博上。
省委党校研究社会文化的林怡教授说,福州人性格气质平和、包容、乐善好施,但也内敛谨慎,如果单个人在场,可能不会直接去扶,但也不会漠然。她举例说,前些日子她在白马路准备上出租车时不小心崴了脚摔倒在地,“当时人行道上没有什么行人,但有一名骑电动车的小伙子停下在路的另一边一直看着我,直到出租车司机将我扶起。”她说,这样她就很感激了。
林怡说,旁人的守候或帮忙其实就是一种支持和鼓舞,而被帮助的人和家属的“感恩”就是一种能量,能够鼓舞更多的热心人。微博及时发布消息,是运用现代技术对“救扶”行为的监督和见证。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