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福建日报2月26日讯(本网记者 林球荣)
2月24日,阴雨天。
笔者来到宁德飞鸾边防派出所,民警刘向苏提着大米、食用油和水果正打算出门。“给谁送东西啊?”笔者问。刘向苏说:“辖区里有个78岁的特困老人苏方进,他和百岁老母一起生活,不容易。”
边防官兵因何与这名特困老人结缘?笔者随刘向苏等人一起上了车,一路上,他向笔者讲述了这两年来边防官兵结对帮扶苏方进的经历。
2012年7月,飞鸾边防派出所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开展柴三机(柴油三轮车)整治行动。一天傍晚,刘向苏与同事连其劭在执勤,发现龟岩村龟岩路旁停着一辆柴三机,一个白发老人佝偻着身子,吃力地从车上卸下大包小包的废品。柴三机十分破旧,再加上超重装载,上路行驶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刘向苏和连其劭上前查询,没料到,老人回头看见他们,竟慌乱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泪水直流:“别罚我,以后一定注意……”
两名民警急忙扶起老人,老人哽咽地向他们诉说自己的不幸。原来,老人名叫苏方进,已经76岁,家中还有98岁的老母亲。多年来,苏老伯一直以卖废品为生,至今单身。随着年岁增大,老人腿脚越发不便,无奈之下,他才咬牙买了这辆即将报废的柴三机。
老人苦苦相求,两名民警犹豫了。依照规定,这辆柴三机应被取缔并作报废拆解,但如果这样做,无疑会断了老人的生路。两名民警征求所领导意见后,决定暂不取缔,还带着苏老伯到了镇上修理厂,对这辆柴三机进行维修加固,并劝说他不要再超载上路。
回到所里,刘向苏心中却一直牵挂着苏老伯。老人生活中有怎样的困难?能帮他做些什么?
几天后,刘向苏第一次到龟岩村苏老伯家走访,眼前情景让他愣住了。一座小木屋斜靠在悬崖上,仅靠下方几根木头支撑,屋子里的家具十分破旧,都是老人捡废品捡回来的。
苏老伯说,他出生没多久就被过继到龟岩村,从没有分到田地,只能住在这里,而捡废品是他唯一的生计。
当天,刘向苏就将苏老伯和他的老母亲接到了派出所,为他们安排了临时住处,并向所领导汇报情况。次日,教导员胡亮明就走访了龟岩村,与村干部们一起商议解决苏老伯的住处问题。
边防官兵也四处打听想办法。村里的陈发清老人告诉刘向苏,他的孩子在山下盖了新房,他与老伴打算搬去与孩子同住,留下老屋无人看管。听了这话,刘向苏拍胸脯说:“您别收房租,我做个保证人,苏老伯只是借用您老房子住,这样,也能帮您打理房子。”陈发清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边防官兵就帮着苏老伯搬进了“新家”。“这房子结实多了,每个月卖些废品,再加上低保金,生计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听到刘向苏的话,方才还乐呵呵的苏老伯,突然神色黯然。
原来,苏老伯早年间抱养了一个女儿。几年前,女儿远赴广东珠海打工,很少与家里联络。然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老人被挡在了低保门槛之外。
派出所将情况向村里反映,村干部无奈地说,村里低保名额没有了。民警又找到镇政府民政办负责人,民政办同意为了帮助苏老伯而新增一个低保名额。
不知不觉间,车子在一条山路边停了下来。步行约5分钟,我们来到了苏老伯的住处。门上春联红艳艳,老人笑着说,这是今年春节时边防官兵贴上的。
民警们放下东西,就帮着苏老伯收拾房间,接着和他拉家常。刘向苏关心地说:“老伯,初春天气又潮又冷,夜里睡觉得盖严实。还有,您腿脚不便,没事尽量少出门。”老人“嘿嘿”直笑,不住点头。苏老伯告诉笔者,他最怕的就是孤单,又没什么亲戚来往,边防官兵隔三岔五来看望,他打心底高兴。
离开时,刘向苏还告诉老人一个好消息,派出所正在想办法帮他协调一块地,让他有一个真正的安居之所。
编后>>>
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这个故事让我们心头暖意涌动。
飞鸾边防派出所民警在执法中发现苏老伯驾驶即将报废的车辆并超载,并没有一罚了之,而是耐心倾听老人的难处,并帮其对车辆进行维修加固。而后,他们上门走访,热心奔波,将帮助这名特困老人的决定落在了一桩桩、一件件实事上。
当下大力倡导人性化执法,这就要求执法者在公正执法的同时,还应给予群众柔性的人文关怀,尊重其人格尊严,体恤其个人感受,顾及其基本生活需求,这是社会文明进步在执法领域的具体体现。
这个故事,就是人性化执法的一个生动实例。让我们为边防官兵赞一个!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04-08陈进益:慈心为人 同胞情深
- 2012-11-28慈父引导儿子走偶戏人生路 父子情深共演木偶戏
- 2012-11-07手足情深弟弟捐肾救兄 “能做兄弟是一种缘分”
- 2012-09-14莆田花甲岳父情深义重 无怨无悔守护癌症女婿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