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墨镜,一面放大镜,一支钢笔,一块手表,一件枣红的风雪服……它们静静地躺在陈列柜中,述说着一个并未远去的故事。
2月14日,元宵节,我们走进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盖军衔劳模创新工作室。去年4月,担任厦工培训中心总监的盖军衔不幸病逝,年仅58岁。而今睹物思人,这位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全国劳模、南极英雄走过的足迹,仿佛历历在目。
“这些立体直观的机械剖面教学用具,都是师傅一件件亲自制作的。为了传授技艺给我们,他倾尽了心血!”厦工高级技师、省技术能手郑龙枝是盖军衔的徒弟,他指着实物教具和墙上的二维机械图深情地说。
“老盖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厦工!”盖军衔的老同事、部分徒弟和厂领导都来了,大家围坐一起,动情回忆起盖军衔不平凡的一生。
为国做事三赴“生命禁区”建奇功
在工作室里,有一块用铁皮制成的牌子,上面写着“厦工大道”四字。“这是南极首条以企业命名的道路。”厦工副总裁、工会主席洪家庆说,这是盖军衔第一次到南极时的杰作。
盖军衔于1995年、1998年、2004年,先后三次前往“生命禁区”南极,是参加我国南极科考的首名产业工人,也是在南极工作时间最长的职工。
1992年,厦工机械作为国内唯一的工程机械品牌进军南极,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服役3年后,开始出现故障。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要求厦工挑选一名出色的机械师随队赴南极维护设备。就这样,1995年12月,盖军衔随中国第12次南极科考队登上雪龙号。
在雪龙号穿过南纬45至60度之间的“魔鬼西方带”区域时,第一次遭遇狂涛巨浪的盖军衔几乎要把整个胃都吐出来,但他强忍住身体的极度不适,登上了南极。
在南极中国长城站,盖军衔的任务是维修和保养所有的车辆设备。凭着娴熟的技术,他自己加工零件,自己找材料,修好了所有的设备。
一天,一台德国进口的150雪地车在距离长城站2公里的地方抛锚,维修任务落在盖军衔头上。当时站内只有德文版的雪地车资料。盖军衔想,虽然看不懂德文,但机械原理是相通的。他凭借手头仅有的一张图纸和平时积累的经验,很快就排除了故障。
盖军衔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当时,长城站方圆几公里内没有道路,科考队员出行极为不便。他开着厦工挖掘机花了近两天时间,在雪地里沿着海边挖出一条300多米长的道路,这是长城站上最平整、最宽阔的道路。长城站的科考队员们一致同意,把这条路命名为“厦工大道”,并用铁皮做了一面路牌。后来,换成了石头路牌,盖军衔就把原来的铁牌带回了厦工。
2004年,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冲击南极冰盖最高点,急需一名工程机械技术娴熟的技工作为后勤保障人员,极地办又想到了盖军衔。此时的盖军衔已年近半百,又身患高血压等疾病,在南极极端恶劣的环境中,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去,还是不去?在国家利益和个人生死考验关头,盖军衔选择了前者。
国家科考队在向南极冰盖最高点冲击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雪地车又坏了!这对队员们的打击是致命的。盖军衔和另外两名机械师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轮流焊接断裂的刀板,修好了雪地车。
2005年1月7日凌晨,危险再度降临:科考队的生活舱突然停电!
此时,冰盖上的平均温度已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停电使舱内温度骤降,威胁着队员们的生命。
盖军衔的第一反应是:时间就是生命。他穿上衣服,冒着寒冷,迅速冲到发电舱,争分夺秒抢修。很快,发电机又发出隆隆声。
在进入冰穹A、海拔5000米的最高区域时,由于紧张地抢修发电机组,盖军衔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身体接近休克状态,但他仍坚持工作。差一步就完工时,他心脏病突发,倒下了,被附近的美国极点站接走抢救。
“人的一生中能有机会为国家做点事很难,对我们这样的企业普通员工更是一件难事。虽然从广义上说,我们每天的工作也是为国做事,但参加南极科考毕竟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能做这样的事是一种荣幸。”事后,盖军衔这样平静地说。
极地办副主任吴军说,我们的极地考察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就因为有一大批像盖军衔这样的人物。他们为中国的极地考察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5年,盖军衔被极地办第二次评为“最优秀的考察队员”,还获评“感动厦门十大人物”。
技术报国 学徒工苦学成技能大师
“盖工一辈子都很勤劳,肯学爱钻研。”1975年一同进厂的林国强与盖军衔是老同事,说起盖军衔的好学肯钻,他赞赏有加。
盖军衔20岁进入厦工,从一名学徒做起,不畏艰难,刻苦钻研机械维修技术,熟练掌握了各种类型装载机的装配工序,练就了闭着眼睛也能拆装机器、诊断故障的本领。2012年,他获得“中华技能大奖”。
“刚进厂时,大家吃完午饭都回家睡觉了,就他一个人跑到车间琢磨技术。”林国强说,入厂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盖军衔凭着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白天上班,晚上上课,从初中课程开始补习,用了整整九年,取得了大学文凭。
带着问题去上学,这是盖军衔的独特之处。洪家庆说起了一件事:2012年国庆节假期,别人都玩去了,盖军衔却跑到公司“躲”了三天。原来,盖军衔对从德国进口的变速箱故障没弄清楚,研究三天后他弄明白了,还从中发现了德国人对油道的说明有问题。到底是德国人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有意为之,还是真的搞错了?盖军衔又继续深究。
学习方法正确,事半功倍。当身边的同学还在背诵物理公式时,盖军衔已能独自娴熟地面对装载机错综复杂的图纸和密密麻麻的电路、油路和管线。每当工厂下班时,他就一个人找来旧部件拆了装,装了拆……
一天,下班回到家里,他拿出一张从报纸剪下来的广告对妻子说:“我要参加这个英语培训班,你替我去报个名吧。”妻子接过来一看,忍不住笑了,说:“你认真看一下好不好,这是教小孩子的英语培训班,你还能去?”盖军衔回答:“我不管,我就是去学口语,有啥不行?”
学无止境。盖军衔是厦门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双高”职称的技术人才。他高超的技艺为企业破解了众多“疑难杂症”,节约了巨额生产成本。如,一项经他精心改进的电路设计被应用于产品制造装配过程,每年可为厦工节约成本200万元以上。
1990年,国家机械部引进美国CAT980装载机制造技术,必须在年底前提供试制样机让美国专家验收认证。盖军衔承担了整机装配任务。样机在调试时发生故障,正当美国专家拟判定“通不过”时,盖军衔大胆提出故障另有原因的想法。他对配套引进的进口零部件进行了仔细检查,终于查出进口的连接轴上挡圈漏装产生轴向定位失效而造成零件的干涉现象。在短时间内就找出故障的原因,美国专家也不得不对盖军衔竖起大拇指。由于故障原因出在进口的零部件上,试制的样机顺利通过了美国方面的样机验收和产品认证。
参加工作30多年来,盖军衔从装载机产品装配工到工段长、生产调度、质管员、车间技术副主任、售后服务部主任工程师、培训中心总监,从荣膺厦门市“技尖人才”到成为蜚声业界的“福建省首席高级技师”“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师”,其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爱岗如命 生命最后阶段还研究教学
去年12月底,盖军衔被查出得了胰腺癌。其实两个多月前,他就感到上腹部不舒服,容易疲倦,但他依然一心扑在工作上,一拖再拖。到他觉得挺不住,才到医院检查时,已经太晚了。
“最开始还以为是糖尿病,吃着降糖药。”妻子王嫣明未语泪先垂。当医院检查结果出来时,医生约见王嫣明,“我都没有往那个方向去想”。
胰腺癌,且已转移到全身8个地方,诊断结果让王嫣明的头脑一下子变得空白。倒是盖军衔显得镇静,他问医生:“能不能做手术?”医生摇摇头。王嫣明听不下去了,独自跑出去流泪。再进病房时,盖军衔对她说:“没事啦!得了这种病,不要紧,你就当我出长差去了。”
是的,盖军衔爱岗位胜过爱自己的生命。他经常出差,家里有两个备好的行李箱,他经常拎起就走。
调任技术中心总监后,盖军衔成了“空中飞人”,一年中有四分之三时间在厦工遍布海内外的产品经销点做售后服务。他常常感到分身乏术,因为许多用户一遇到产品的疑难问题,就指名道姓要盖军衔去。他想,光靠自己一人,长此以往,难以应对,必须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年轻技术工人,让他们尽快成长。
他开始动手编写培训教材,用多年来积累和掌握的理论、实践技术,编成《装载机的使用维护保养》《装载机主要部件工作原理及维修》,并制作了图文并茂的中英文教学光盘。他还亲自到国内外各地的代理商、经销商和用户中举办培训班,为厦工节省售后服务费用300多万元。
“就是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躺在病床上,还和我们一起研究教学软件。”郑龙枝说,由盖军衔牵头开发的挖掘机三维仿真教学软件已完成开发,在售后服务技工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装载机的教学软件,在盖军衔去世后,他的徒弟们接过师傅的接力棒,完成了开发。
工程机械,是盖军衔的最爱。在他的书房里,都是与工程机械有关的书。每天晚饭后,盖军衔喜欢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他有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即使住院期间,只要身体稍感舒服,他就对着电脑琢磨起三维动画教学软件。
几年来,盖军衔桃李遍天下,经他培训的中外客户、用户近万人,培养企业技工3000人。这背后,是他四处奔波、忘我无私的工作。
“别了,我的导师!中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牌子已然悬挂在培训中心;培训教室里,您的学生已执起您曾经握过的教鞭正细致认真地教导学员;实训基地里,学员正在进行变速箱的拼装;演示屏中正在播放着您制作的动画教学软件……这一切,您是否看见?这一切足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盖军衔的徒弟这样写道。
盖军衔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实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2013年6月,厦门市委追授盖军衔为“厦门市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7月1日,厦门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在全市开展向盖军衔同志学习活动。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