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巡礼 > 正文
爆竹声中福建各地PM2.5飙升 民俗和环保如何取舍
http://wmf.fjsen.com 2014-02-10 08:52  潘园园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除夕一夜烟花爆竹,让全省各地空气质量指数爆表,一个纠结的话题摆在眼前——

民俗VS环保,要爆竹还是要爆表?

东南网2月1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

爆竹声中PM2.5飙升

在很多人眼中,过年烟花爆竹少不了。然而,烟花爆竹在给节日添喜庆的同时,也使空气受到严重污染,空气质量指数爆表。

据省环保厅、省气象局联合发布的空气质量信息显示,受春节期间烟花爆竹大量燃放影响,1月30日19时起,福州市AQI(空气质量指数)小时值超过污染标准,1月31日2时AQI达到峰值500,出现严重污染;1月30日20时起,泉州市AQI小时值超过污染标准,1月31日1时AQI达到峰值500,出现严重污染;厦门市由于受周边城市燃放烟花爆竹,大量污染物迁移影响,于1月31日7时出现空气污染,AQI峰值达到172,中度污染。

环保专家表示,烟花爆竹燃放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物气体和各种金属氧化物的粉尘,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的酸性氧化物,大量燃放鞭炮时,如果适逢无风或低气压的天气,一时无法飘散,就会强烈地刺激人的呼吸系统,加剧呼吸系统疾病。

“除夕那天开车回家,一进县城到处‘硝烟弥漫’,能见度不到20米,本来几分钟的车程却开了半小时。”福州陈女士抱怨,过年开车回龙岩上杭老家,却发现整个县城弥漫在烟花爆竹产生的烟雾之中,“差点找不到回家的路,开车都小心翼翼,生怕撞到人。”

网友们也纷纷质疑除夕夜各地现“烟花霾”:“每次雾霾来临的时候,大家总是怨声载道。现在却人为制造雾霾,怎能心安理得?”

烟花爆竹期待“华丽转身”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提高,如何在传承民俗的同时减少对环境污染,需要全社会努力。”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认为,除了提倡百姓少放不放,企业还应依靠科技改进烟花爆竹产品,生产电子烟火、压缩空气型无炸药烟花爆竹等“绿色烟花”,同时改变传统的烟花爆竹制作工艺,研制轻污染甚至无污染的新型炸药来代替黑火药,“只有鼓励安全环保型烟花爆竹,杜绝高污染烟花爆竹产品投放市场,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此外,该负责人认为,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和种类。“比如,福州五四北不利于空气扩散,但闽江边上扩散条件就很好,可以引导市民到江滨两岸燃放。”

在福州,能否买到环保烟花?记者走访了江厝路、鼓东路、华屏路、华林路等10个销售网点,销售人员均摇摇头说没有。记者看到所有烟花爆竹产品上只有生产厂家,没有环保标志,也没有生产材料的成分介绍。

华屏路网点销售人员说,和往年相比今年有一款新型鞭炮材质更轻,不知道算不算环保鞭炮。虽然价格和传统鞭炮持平,但销量并不如意,“大部分人还是愿意买传统鞭炮,可能因为更重,感觉更物有所值。”

“放鞭炮是传统民俗,图的是吉祥、喜庆和欢乐。”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说,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的娱乐方式较为单一,用烟花爆竹来避邪祛灾、送神驱鬼、释放兴奋值得理解,但在今天高楼大厦密布的城市,烟花爆竹严重影响环境、安全,民俗就应该与时俱进,放鞭炮的传统也该移风易俗“华丽转身”。

记者手记>>>

让旧传统能有新样式

元宵节马上就要到了,空气质量又将遭遇严重挑战。当“年味”遭遇“霾伏”,究竟该如何取舍?

作为传统习俗,烟花爆竹是春节文化的象征,应该得到尊重和传承。但在雾霾成为全民公害的背景下,老百姓对清洁空气的渴望更不能忽视。如何在民俗与环保中找到平衡点,在“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传统中兼顾“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理念,则需要有多重的开放性思维来实现。

比如,环保型烟花爆竹是解决“保年味”与“防雾霾”矛盾的好办法,不过这种看似两全齐美的新产品却没能在市场上“灿烂绽放”,如何提高烟花爆竹的环保“门槛”,制定统一环保标准推广绿色烟花,值得提上日程。

其次,烟花鞭炮燃放产生烟尘扩散受空气影响很大,如何“看天办事”也值得研究。如,北京推出的烟花指数值得借鉴,根据气象条件,其燃放气象指数分三级,详细设置了禁放区及禁放时间,具有较强操作性。既避免了“一刀切”的懒政作风,又最大限度保障了民众的娱乐活动。

传统春节,讲究的是合家团圆、尊长孝亲、慎终追远等,烟花爆竹只是一种载体,现代社会应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让旧传统能有新样式,比如全家旅游、节日巡游、花卉灯展等,让大家有更多的事可干,不要总围绕鞭炮打转,过一个既红红火火又低碳环保的绿色春节,何乐不为?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