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胜在智,大胜在德”。从文化软实力发生作用的内外两个维度来看,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都不可或缺——
当人与人友善相处、全社会风清气正,个体的幸福指数便持续走高;当诚信缺失、冲突频发,正常的生活生产都难以维系。对国内建设而言,举国上下的道德状况与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民族凝聚力、发展驱动力的强弱。
当中国留学生异国他乡勇救落水孩童,我们从围观者眼中看到了善意与欣赏;当走出国门的游客高声喧哗、信手涂鸦,世界投来的目光也随之冰凉。对外交往中,每个公民的道德认知与行为自觉,直接影响着一种文明的被接受与被尊重程度。
我们历来重视道德建设,并久久为功培养道德自觉。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渐凝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揭示的“最大公约数”凝神聚力,铸炼出坚不可摧的兴国之魂。而几乎每一个关键词,都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相应的表述。
19世纪20年代,英国学者罗素写下《东西方文明比较》,盛赞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不屈不挠的坚强毅力以及无与伦比的民族凝聚力”;一战之后,梁启超游历欧洲,哲学家蒲陀罗言之谆谆:“你们中国,着实可爱可敬……我望中国人总不要失掉这份家当才好。”他们看到的,是中华民族世代流传的美德基因。今天,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最美人物”……无数张平凡面孔集体讲述着“爱”的故事,描画出新时期的精神风貌,也带动全民为构筑道德高地加瓦添砖。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曾对“中国的脊梁”给予毫不保留的赞美;“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屡为仁人志士发出热切讴歌。支撑这些高贵灵魂的,是因爱国而生的革命精神与献身勇气,是救亡图存的共同梦想。今天,一个一脉相承的新梦想从中国大地起飞,带着关乎国计民生的温度,深植于每个中国人心里。中国梦,人民的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迅速凝聚起最广大的力量,也和世界人民的梦想相通,赢得了来自国际的赞誉与尊重。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07-30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价值追求
- 2013-07-30拼搏展示着中国价值追求
- 2011-04-07论学习杨善洲: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 2010-10-20刘云山:文化凝结着全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