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公益四处奔走11年的资深公益人马克(真名祝启武)今年9月突发重病入院,3个多月来,社会各界为他捐款近130万元。业界人士认为,“马克事件”是一次典型的公益人自救行动,感谢社会各界对公益人“爱的回报”,同时也呼吁建立公益人权益保障机制。(12月11日《信息时报》)
对多数人来说,马克可能是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对于从事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来说,对马克却肯定不会感到陌生。从2002年开始,他全身心投入社会公益事业,11年的时间里在全国不同地方助养孤儿多达数百名,其他公益善举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刚刚参加公益活动回来的马克,就被诊断为脓毒血症引发全身多器官功能性衰竭,约需40万元的治疗费用才有望康复。
这对十余年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收入和积蓄都甚少的马克来说,无疑是笔天文数字。然而,在这种时候,他病前一直投身的公益事业,却发挥出了宝贵的“反哺”精神,在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向社会各界募集到了捐款130多万元。马克得救了,但是透过“马克事件”所体现出来的公益回馈精神、反哺意识,却令人感动,值得思索。
对绝大多数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公益人士来说,从事公益当然是不求回报的,非但不求回报,他们可能还要为了公益舍弃和牺牲很多现实的东西,比如体面的工作,比如诱人的高薪等等。但是不求回报不代表就一定拒绝“反哺”,尤其是在公益人士自己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帮助别人,在自己遇到麻烦、陷入困境的时候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非但不违背公益精神的本质,反而体现出了一种值得肯定的反哺意识和回馈精神。
公益事业的这种反哺意识和回馈精神,除了让面临困境的公益人士得到实实在在的救助之外,一方面,它可以让更多的人相信“好人有好报”的朴素道理,增加公益事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进而吸纳更多人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曾经接受过公益人士帮助,从社会公益中受益的被救助人来说,这也是一次感恩的机会,一次接受感恩教育的机会。而感恩,无疑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目前所亟需的一种“稀缺资源”。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12-16尊重文明提示 规范自身行为
- 2013-12-16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 2013-12-16龙岩启动万名生态文明志愿者保护闽西生态环境
- 2013-12-16龙岩市提升生态竞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 2013-12-13龙文区文明办组织志愿者开展创城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