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看似小事,实则代表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价值观,一种忧患意识。现代生活催生了需求的多样性,这些需求都是建立在对资源的索取和利用上,如果说付了钱就可以随意浪费,就可以恣意糟蹋,资源终有枯竭的一天。
今年5月以来,烟台大学7位餐厅保洁员吃学生剩饭倡导节俭的行为,经《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后,在社会特别是大学生中引发关注和讨论。矫正陋习需要内心的自觉行动,需要社会、学校、学生的互相作用,共同培养理性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显摆”是时下一些人热衷的行为方式,认为它是财富、地位、身份的象征,而另一些人却鄙视这种行为。近日,英国广播公司在其节目中,专门介绍时下在中国流行的热词“土豪”。老实说,这个留洋热词令国人汗颜,因为它与“显摆”一样,含有“炫耀”之意。面对不断增长的财富,有人认为有了钱就可以随意消费和浪费,认为高消费才算品质生活。这种思想无形中也蔓延到校园,比吃穿、比装备等现象在学生中并不少见,当炫富遇上攀比,节俭自然成了吝啬、贫穷的代名词。
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在渗透,不同家庭对勤俭节约的理解和要求也有不同。纵观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的原因大致有四,一是家庭丰衣足食,没有缺吃少穿的经历,对粮食浪费压根就不以为然;二是家长的纵容,生怕孩子过得比别人差,宁愿紧自己也要给足孩子的花销;三是出于所谓的面子,将“光盘”视为寒酸,把“剩饭”看作富有;四是学校饭菜的质量、咸淡不合理。
节俭看似小事,实则代表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价值观,一种忧患意识。现代生活催生了需求的多样性,这些需求都是建立在对资源的索取和利用上,如果说付了钱就可以随意浪费,就可以恣意糟蹋,资源终有枯竭的一天。这并非故意拔高,也非危言耸听,很多事实已摆在我们面前。感恩生活、敬畏资源应当是良知的重要部分,社会、学校、学生都应以保洁员吃剩饭这件事为契机,加强反思,思考厉行节约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资源的有序利用、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以及对个人良好品格养成的意义。
节俭并不等于降低生活质量,与过好日子也不矛盾。学校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把勤俭节约意识的培育作为思想教育的一项内容,理清学生对节俭与吝啬、消费与浪费的片观认识;通过制度的提醒和约束,及时矫正各种浪费行为;通过改进学生食堂的服务管理,增加花色品种,科学设定饭菜分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主观世界的改造是行动的总开关,如果一个人把虚荣理解为自信,把炫富当作自负,他怎么也不可能有《悯农》之心。
大学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对保洁员吃学生剩饭一事,烟台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都展开了讨论,有的已从对勤俭节约的关注上升到价值观的讨论。反响热烈并不代表行动到位,勤俭教育不是“一阵风”,不是应景之作,需要从口号到行为主体的自觉行动。期待这些未来的社会精英从我做起,用行动影响社会,期待大学校园的浪费现象少些再少些。(特约评论员江水)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12-16龙岩启动万名生态文明志愿者保护闽西生态环境
- 2013-12-16龙岩市提升生态竞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 2013-12-13龙文区文明办组织志愿者开展创城志愿服务活动
- 2013-12-13[餐饮礼仪]吃饭文明礼仪(图)
- 2013-12-13校园文明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