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 正文
延平:“成功路”架起“两岸桥”
http://wmf.fjsen.com 2013-12-11 09:17   来源:闽北日报    我来说两句

  交流团在台南郑成功祖庙 (张水榕摄)

交流团在南投草屯镇参加全台“开台圣王”郑成功联合会2013郑成功秋祭大典 (张水榕 摄)

“看,这就是延平郑成功神像,展示的是他青年时期的样貌,我们查找了大量史书,自己制成的。到始建于1663年的台南祖庙一看,与郑成功母子雕像中的几乎一样,他们也觉得很惊喜,双方倍感亲切。”虽然回家已有十天,南平“重走成功之路”文化交流团副团长饶建华依然对自己的台湾之旅津津乐道,总忍不住把带回的照片、资料同来客品鉴一番。

11月22日,作为纪念郑成功晋封“延平王”355周年的重要活动,应台南郑成功祖庙管委会、台南市文化协会等社团邀请,由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延平区郑成功文化交流协会和郑氏宗亲及相关“非遗”艺人等32人组成的“重走成功之路”参访团,一路途径泉州、厦门,首次恭奉延平郑成功神像抵达金门延平郡王祠、台南郑成功祖庙,会香、巡游,并参加台南南投草屯举办的2013全台秋祭郑成功大典等文化交流活动。

参访团团长,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会长张水源说,为期八天的台湾之旅,令他最为难忘的是宝岛同胞的热情和认可。“不论是厦金航线码头,还是台南机场,延平郑成功神像来了,当地的郑氏宗亲和相关社团的主要负责人都在出口恭迎。去祖庙的路上,大家跟着鼓锣导引车,拉着横幅,举着彩旗,奏着音乐,热热闹闹地恭迎,典礼上还特意打起了规格最高的‘皇凉伞’。”秋季大典举行时,全台各地百余家郑成功庙宇代表与信众约3000人济济一堂,南平参访团团长作为海峡西岸的代表受邀在主席台上就坐、致辞。他说,通过近十年的努力,让台湾人民认识延平的郑成功文化,大家都觉得很欣慰。

复土卫国,延平郡王开辟台湾

青年时期,郑成功就崭露头角,倍受器重。1645年至次年,刚从南京国子监回闽的郑成功,追随南明隆武帝朱聿键来到闽北。在素有“铜延平”之称的险要关卡闽江之滨,他提出了著名的“延平条陈”,即“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这十六字战略主张奠定郑成功日后军政生涯抗清驱荷诸斗争成功的大业基础。隆武帝阅之大悦,赞“延平条陈”为奇策,特赐国姓朱、成功名、上方剑,加封忠孝伯爵位和挂招讨大将军印。后来,永历帝为表其忠,以其军政生涯发迹地郡名“延平”封他为“延平公”、“延平王”,是名副其实的“北郑成才,南郑成功。”

1663年,郑成功英勇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亚非拉人民第一次将外国殖民主义者赶出本国大门。通过呕心沥血的开发、治理,他为台湾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和文化技术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英雄郑成功从此扎根台湾人民心中,被尊称为“开台圣王”。

十年栽培,延平“武美人”走向宝岛

然而,在南平郑成功研究会刚刚成立时,却无人知晓延平成功文化。由于行政区域和地名几经变更,“延平”这个历史悠久的名字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停用,直到1995年才以南平市的一个二级地名重新出现。所以,即使众人皆知“延平郡王” 郑成功,却鲜有人将此二者联系起来。

2004年至今,研究会始终坚持“以史为鉴”,抢救、保护、考证闽北各地郑成功史迹,通过论文、专著、研讨会等大力向外推介宣传并广受好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全国郑成功研究权威专家邓孔昭教授还曾亲自题下“郑成功的伟业从延平开始”。饶建华自豪地说:“现在,‘郑成功的军政生涯起点在延平’这个观点已经得到北京、闽南、港澳台,甚至东南亚地区许多专家学者和民间团体的认可,他们也积极与我们交流、来往,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成功信仰依然十分盛行的台湾。全台湾共有百万信徒,386个祠庙(宫、殿)。”

正是基于这份共同的文化信仰,两岸成功文化交流飞速发展。近年来,市郑成功研究会与台湾各地成功文化团体和民间组织的活动有记载的已达20多次;仅此次赴台,就签订民间交流协议9份,达成合作伙伴关系。金门文化局长李锡隆表示,金门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枢纽,金门、延平与郑成功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且针对郑成功的相关研究都保有相当的文化资源,希望两岸三地藉此增进郑成功文化交流也促进两岸宗亲情谊。

经过访台交流,台湾的郑成功宫庙代表已经着手组织三百人以上的团队来延平参拜、旅游观光。明年厦门海峡论坛期间,两岸还要共同举办成功文化节。又邀请郑成功军政生涯起点的延平郑成功神像参加踩街巡游。为了拉近距离,全会人员特意将名片印成繁体字版,张水源和同事们已经迫不及待想和台湾朋友见面了。

成功文化,期待走回延平

现在,成功文化还被寄予了更多希望。“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朱茂男曾说延平是台湾文化之根。郑成功的老师也一直推行‘二朱化人’,延平和台湾在这一点上是共通的。这次我们去台湾还见到不少‘延平’的身影,譬如府城台南的‘延平中学’、‘延平大戏院’,甚至还有人头攒动的‘台湾第一街’——‘延平街’。在台南和南投的孔庙中也祭祀着‘延平四贤’。”这些都让张水源一行感到亲切。

接下来,他们希望把成功文化做精做广,以此为突破口,加强两岸民间往来,增进同胞情义。为此,2013福建省社科联学术年会特意于南平召开,论坛主题正是“郑成功闽北军政生涯与闽台文化交流”。

远播海外的美名也拉动了当地郑成功文化的发展。延寿楼、双溪楼、剑津中学、闽赣古道等郑成功在延遗址地分别用勒石标示;延平大洲、西山和银台山先后立起郑成功塑像(神像);“成功文化宴”、“武延平·成功文化名胜游”均已启动,成功大道将是延平新城主干道,郑成功文化公园也将列入2014南平市重点建设项目。

今年“十·一”,林宝金市长对成功文化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指出应下功夫打造成功主题文化,精心推出“文武延平”的历史名片。

“要立起成功品牌,必须加大投入。”延平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土城说:“开发成功旅游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不能以常规的市场手段进行运作,需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一旦成功即将吸引海内外郑氏宗亲和台湾同胞来延寻根谒祖,使延平成为海西旅游目的地。”

□张李子 詹国兵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