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加大投入 环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别致的假山喷泉、满目的鲜花绿地——如果不是事前介绍,人们很难把这一景观同污水处理站联系在一起。正是这座污水处理站,担负着大嶝岛每天300吨污水的处理任务。
这个角落,成为厦门“无处不在”的环境基础设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提高污水处理深度和处理率,市、区财政先后投入资金14多亿元,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城市污水干管376公里、污水提升泵站31座,对全市7座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扩建、升级改造,增加了除磷脱氮设施,处理规模达到83.34万吨/日,污水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全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现在,总投资3.115亿元,日处理垃圾400吨,年处理垃圾总量可达13万吨的后坑环卫综合处理厂也已建成并投入运行。该项目垃圾焚烧的烟气排放标准比常规电厂更为严格,垃圾经过焚烧后,变成无害的废渣,不仅大大降低了垃圾对环境的危害,还可以每天向厦门电网供电9.8万度。
位于翔安区新圩镇的东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由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点都看不出其与垃圾有多大“牵连”。然而也就是这里,填埋场库容量达2006万立方米,可使用30年以上。工程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对生活垃圾、医疗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动物尸体、废旧汽车、废旧家电等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
环顾鹭岛内外,人们不难注意到“遍地开花”的环境基础设施。总投资3500万元的石渭头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一期工程,将石渭头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尾水灌溉到环岛路两侧27公里的绿地,厦门溢油应急设备库即将投入使用,可对抗200吨级的海上溢油事故……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更美!今天,我们这座美丽城市的发展坐标上,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原点;“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宏伟蓝图中,生态文明也已成为一条清晰主线。在创建生态市铺开的波澜壮阔的征程中,站在全省最前列的厦门,一路疾行!(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