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科学规划 生态文明迈上新台阶
发展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目标,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导向,以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进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为先导,以推进全市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调整为内容,以创新工作机制为基础,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循环经济,如今已是厦门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汇。我市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行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广泛开展群众环保活动,完善多层次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逐步探索出“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现在,我市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不仅有企业清洁生产为核心的“小循环”,有企业间“静脉产业”与“动脉产业”相连接的“中循环”,还有包括产业体系、人文生态和社会消费的循环型社会雏形的“大循环”。
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厦门经济特区水资源条例》划定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时刻捍卫着厦门的绿水青山。不仅如此,我市广泛开展水源保护、污水净化、废水利用、节水工艺、节水灌溉、节水消费等措施,全面实施“引污上山”渗灌山林(绿)地工程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利用率,先后荣获了由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奖”和“全国节水型城市”。
有人说,工业与生态,有点“格格不入”——这个说法,在厦门,却成了例外。在工业生态化建设进程中,我市推动岛内工业向岛外产业分工明确的工业区转移和聚集,并重点发展了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的新型“绿色”光源——半导体照明产业,生态工业建设成效喜人。
厦门农业污染物“零排放”,这在国内其他许多地方也令人咋舌。我市对农业主导产品实施区域化布局,其中“猪-沼-草、林、鱼”等立体生态养殖和发酵式生态养殖模式已经形成“厦门模式”。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