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除掉旷野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要让灵魂没有纷扰,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
近一段时间,听周围人议论较多的话题就是“如今的人怎么了”。的确,稍微留意一下近期的新闻会发现,社会上邻里反目、兄弟阋墙、无端伤人等事件时有发生。仅仅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或是微不足道的摩擦,便争执不休,甚至大打出手、拔刀相向,最终酿成一幕幕令人追悔莫及的人间惨剧,实在是可悲又可叹。
分析其原因,有人说缘于现代人的浮躁之气,由浮躁而暴躁,使得社会上飘荡着一股戾气,令人心生不安。其实,浮躁问题早已备受人们关注,早在20多年前,作家贾平凹就在小说《浮躁》中对现代人心浮气躁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过生动描述,并对其中原因作了探索总结:主要是由于现代人主体意识高昂和自身素质不足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放在今天,这一论断仍然适用。稍作分析便不难发现,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更多更好地清除人们内心深处的情绪垃圾和心灵糟粕。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带领他的弟子们到一个杂草丛生的田地里上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除掉这一地的杂草,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有的人说要拿镰刀去割,有的人说要放火去烧,还有的人说要撒石灰掩埋。苏格拉底没有说什么,只是让他的弟子们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草,并相约一年以后再来寻求最好的答案。一年过去了,当他们再次来到这块田地时,那些被刀割、被火烧、被石灰掩盖的地方依旧是杂草遍野,而在与杂草地毗邻的田野里,却是一片绿意盎然、茁壮生长的庄稼,那里丝毫不见杂草的踪迹。
答案不言自明。正如苏格拉底所说,要除掉旷野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人的心灵也是一块空旷的“田地”,要让灵魂没有纷扰,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只有种上美德的“庄稼”,才能更有效地清除空虚浮躁的“杂草”。用真诚善良的美德来占领心灵高地,就能把邪恶、暴戾和丑陋的“心魔”排挤出去,那些原本不该发生的纷争才能得到平息和化解。清代“六尺巷”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成为世之美谈,就是因为当事者张英没有用权势和官威去打压别人,而是用宽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去感化他人,“让他三尺又何妨”?从而化干戈为玉帛,以宽容和谦让冰释了对抗与纷争。联想到当今社会,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修养身心、涵养美德,社会生活必定会远离浮躁,人们就会以平和理性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世界。
人人心中都有一颗向善的种子,然而同时,普通人又很难彻底摆脱或是拒绝诱惑的吸引,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也都会像杂草一样在内心生长,不断搅乱我们正常的生活和思绪。但正因这样一对矛盾的存在,才更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用美德祛除浮躁,努力让高尚的“庄稼”更多一分,心灵的“杂草”就能更少一点。(谢国民)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11-25公民道德教育需体现“三个味”
- 2013-11-25学“道德模范”需要注重“五个结合”
- 2013-11-21思明区筼筜街道开展“做志愿者,积德行善”道德讲堂活动
- 2013-11-21东山县供电公司:“道德讲堂”宣扬身边好人
- 2013-11-21东山县召开中小学生“班级道德讲堂”现场观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