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韩丰 张伟华文/图)最近,网上一个帖子谣传,说是“中国将重新划分省区,厦门漳州汕头一带将成立厦汕省”,当然,这些都不是事实,只是一些好事者杜撰的。
不过,80年前,在漳州这块土地上,却真的存在一个“龙汀省”,范围辖现在的漳州、龙岩等地,更令大家想不到的是,在那次类似“西安事变”的“闽变”事件中,漳州还留下“八天国都”的轶闻。
探访:繁华市区里的古老教堂
11月的天气,秋高气爽,穿过中山公园,新华西路上,夹杂在林立高楼间的西式老教堂,尤为醒目。它叫东坂后礼拜堂,建于清同治十三年,历经百年风雨,也见证了漳州城的发展。
教堂为钢筋混凝土建筑,坐北朝南,建有地下室,面积1000多平方米,气势恢宏。教堂居中修仿哥特式钟楼,钟楼下修成券式门亭,门洞呈荷花瓣状,甚是讲究。
走上八级抹角石阶,可见大堂北侧设有一神坛,南侧架一凹字形木阁楼,斜梯同样是木制而成。
教堂位于一大院内,显得幽深宁静。教堂旁,一石碑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它作为“龙汀省人民政府旧址”,于1988年6月,被列为漳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掌故:老教堂见证“闽变”事件
据《芗城区志》记载,清同治十年(1871年)底,漳州堂会从石码母会分出,正式成立东坂后堂会,并建小礼拜堂于东坂后。两三年后,漳州堂会日渐发达,会友增多,旧堂无法容纳,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今址(芗城新华西路)兴建可容纳500多人的大礼拜堂。光绪十一年(1885年),聘请两位牧师到任,奔走布道,并巡教各支会。光绪十六年(1890年),原属该堂会的天宝、山城、龙山3个支会,因教徒增多,另行成立天山龙堂会。民国12年,该教堂扩建新堂,增建牧师楼。民国31年,又建百运楼。
而这座教堂有幸见证了福建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福建事变”,简称“闽变”。
说到“龙汀省人民政府”,就得从“福建事变”开始讲起,同样是反蒋抗日,它早于“西安事变”。
当时,作为爱国抗日军队,十九路军不被蒋介石器重,反倒被调到福建“剿共”,屡次请缨抗日,都被蒋介石阻挠。
如此一来,十九路军的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决定反蒋抗日,1933年11月20日,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定都福州。
事件:“龙汀省政府”在此成立
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曾一石介绍,“龙汀省”在初成立时称作“龙漳省”,而在1933年12月正式命名为龙汀省,大致相当于今日的漳州、龙岩、三明部分地区。漳州则是龙汀省省会。
之所以龙汀省政府设在礼拜堂,芗城区文史办主任陈金资说,当时,室外活动大都在马肚底广场,也就是如今的胜利公园举行,室内大型会议都在礼拜堂开展,仅有这里,足以容纳上千人,所以,龙汀省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便在礼拜堂举行。
陈金资认为,当时十九路军把礼拜堂当做策划中心,兵部驻扎在马肚底广场附近,府衙设在古城府埕处。
史料记载,1934年元旦,漳州地方军政当局,便在漳州东坂后(今青年路)礼拜堂举行“龙汀省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当时出席的有李济深(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席)、陈铭枢(文委主席)、蒋光鼐(财政部长)、蔡廷锴 (军委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徐以清(经委主任)、陈友仁(外交部长)、龙汀省副省长徐名鸿等。
揭秘:漳州曾做8天国都
红军进漳,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陈嘉庚回漳,各界欢迎大会;抗美援朝时期报告会;北大校长蔡元培来漳讲学等,都在这座教堂内留下了历史的缩影。”曾一石补充说,不过最令大家趣谈的,还是8天国都的轶闻。
史料记载,“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并定都福州后,马上遭到蒋介石的大兵围剿。
当时,蒋介石调集10多万重兵,分海陆空三路入福建,他亲兼“讨逆军”总司令,坐镇建瓯指挥,海军舰队不时炮击十九路军的海防部队,空军也在福州、泉州、龙岩等地轮番轰炸。
13日,蔡廷锴被迫通电全国“移都”漳州,本以为漳州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不想蒋军直逼漳州,8天后便攻占漳州,漳州作为陪都的短暂历史如昙花一现,存在仅58天的“中华共和国”也就此夭折,“漳州做了8天国都”的趣谈,也成了坊间茶余饭后的谈资。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