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富美乡村"漳州进行时——漳州"富美乡村"综述篇
http://wmf.fjsen.com 2013-11-15 09:2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我们制定了‘富美乡村示范建设’5年行动计划,每年抓114个村,每个乡镇一个村。这项工作分阶段实施,按照经济发展较好、村容村貌整洁、班子战斗力强、基础条件好的原则,我们筛选出13个村做市级示范村。”市委农办副主任林德泓告诉记者。

  记者在漳州各县区采访的6天里看到,这些示范村发展定位各不相同——诏安田厝村、东山澳角村属滨海渔村型;龙海东宝村、漳浦长桥村偏田园风光;平和三坪村、芗城珠里村走的是文化旅游的路子;龙文蔡坂村、云霄马山村打的是城郊经济牌。可以说,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让每个村庄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虽然这些村庄发展定位不尽相同,但在“美”的量化指标上却是一致的。

  从《漳州市2013年“富美乡村示范建设”竞赛方案》中我们看到,这个满分为100分的竞赛规则中,加分减分项目规定得既细致又具备可操作性,诸如“有成立竞赛活动工作班子,主要领导亲自到项目现场办公,并解决实际问题得4分……无违章建筑、乱搭盖得5分,发现一处扣0.2分;村内无旱厕、猪圈、残墙断壁等废弃建筑,房前屋后无乱堆放现象得4分,发现一处扣0.2分。”

  根据竞赛规则,每个示范村须确定3至5个建设项目,共57个项目参加竞赛,内容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村庄整治、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等,总投资3.6亿元。各示范村每月都要上报项目建设投资额、形象进度,市竞赛指挥部每月一次点评分析,半年召开一次现场观摩点评会,年终进行综合考评。

  “最终,我们会对竞赛结果前三名的示范村给予表彰,并适当增加补助资金。排名后二位的,县(市、区)责任领导要接受漳州市富美乡村示范建设竞赛活动指挥部市领导约谈。我们就是要以竞赛机制作抓手,强化协调指导,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战役氛围,从而扎实推进‘富美乡村’建设。”郭福泉说。

  目前,13个示范村建设正按竞赛要求有序推进。今年1至7月累计完成投资2.45亿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的112.8%。

  产业支撑“求富”

  8月23日,记者一行“转战”至华安县先锋村采访,与刚刚上任不久的漳州市委书记陈家东擦肩而过。“书记刚走,前后脚的功夫。”先锋村党支部书记林裕明见到记者后说。事后记者了解到,陈家东利用两天时间先后到了华安和长泰两县,走访调研,参观考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调研富美乡村示范点。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美、生态美不是唯一目的,我们追求的是富与美的统一”,这已是漳州两届市委领导班子的共识,因为漳州的决策者明白,要想实现“百姓富”,光有“生态美”是不够的,必须得依托产业发展。

  “在引办项目时,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项目引进门槛,把好项目环保关,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注重抓好节能减排,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努力解决面源污染问题,切实保护好绿水青山,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9月17日,漳州市委书记陈家东在市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强调。

  “我市根据各村的资源优势,因村而宜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产业支撑,进而确保富美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采访过程中,市委农办的彭宏椿也多次向记者提及“产业支撑”。

  漳州各县区,有的依山,有的傍水,资源禀赋不同,产业优势各具特色。譬如,诏安县田厝村借助滨海优势,在提升远洋捕捞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加大对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该村原计划今年建造2艘钢质渔船,现已增加到12艘,总数达到了52艘,年捕捞能力达到15万吨,占到全县产量的一半以上。而漳浦县长桥村则根据地处漳州花卉走廊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具有田园风光的花木名村,截至今年6月,共引进花卉企业6家,带动苗木种植户9户,种植面积达到1800多亩。

  其实,不单单是13个示范村,在漳州各县区,每个村的产业立脚点都各有侧重。

  农业方面,该市产值达百亿元的产业就有8个,分别是水产、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花卉、畜禽、饲料等。天宝香蕉、云霄枇杷、平和琯溪蜜柚、南靖兰花等一批叫得响的品牌早为世人所熟知。46件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成为漳州响当当的推介资本。全市业已形成“一镇一品一特色,一县一业一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文化旅游更是漳州市的一张亮丽名片。漳州是一座有着13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积淀丰富,发展乡村文化、休闲观光旅游,有着巨大潜力和空间。长泰县后坊村根据地处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的优势,结合龙人古琴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富含闽南文化格调的特色村落,用生态、文化、旅游引领村庄发展。

  2012年,漳州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58.85亿元,比增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89元,比增13.8%。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的“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如今在漳州,已不仅仅是漳州人的共识,更是漳州人实践的动力。因为漳州人明白,建设生态文明,并非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归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找对了路,接下来就是走好每一步。

  中国县域经济报 黄长秋 供稿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