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随访:
那些年,我们一起去过的网吧
你有多久没去网吧了?网吧里,是否曾有你的青春回忆?记者连日来随机采访了十余位网民,他们的讲述中依稀有着泉州网吧发展的脉络,里面有没有你的影子呢?
周先生(经商,36岁):我算得上是资深网民,刚有网吧就去“泡吧”,主要是玩游戏,一帮朋友一起去氛围好。到2004年、2005年左右,网吧越开越多,有段时间非常迷恋网游,一星期至少五天泡在网吧。不过,后来一起去的朋友越来越少,我也去得少了,前年还去过,两年没去了。现在在家也能打游戏,不过没有氛围,打得少。
林先生(个体经营者,32岁):我上初中时,泉州刚开始有网吧,在后城那边四五家,网费好像是一小时8块钱。我和几个同学经常跑去那边,一窝一整天,打红警,那时还没QQ,流行“聊天室”。因为逃课,经常被老妈抓现行。2001年家里买电脑,就再没去过网吧。
小苏(企业职员,28岁):可能有三四年没去网吧了。大二大三时还会去,虽然那时宿舍有电脑,但网吧网速快,打游戏有氛围。这两年,家里电脑就有三台,还有平板电脑、手机,光纤10M,可以躺在床上玩,网吧做不到;再说,手机也可以实现很多事情,很多地方都有wifi,没必要去网吧。
张小姐(普通职员,24岁):第一次去网吧应该是小学五年级,2002年左右,跟同学一起去打游戏。那时电脑没现在这么便宜,网吧里经常人挺满的。主要是人多打游戏好玩,偶尔也聊聊天。六年级时家里就买了电脑,基本不去网吧了,偶尔跟同学一起约着去打游戏。
□名词点击
网咖:网咖俗称网络咖啡厅。在国外通常被称为Internet Cafe;在国内,则被叫作网吧。在欧美国家早已流行多年的网咖,最初的角色与功能,主要是为商务人士,提供一个舒适又快速的上网环境。不过,当网咖漂洋过海来到台湾以后,却发展成以青少年为主要客户群的网咖文化。
(来源:百度百科)
![]() |
![]() |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