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城镇党委在14个社区(村)设立党员志愿服务站,广泛开展各类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
日前,惠安闽南建筑公司顺利引进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资深教授孙钧团队,在全省设立首家建筑业院士专家工作站。2012年11月,为更好地服务企业“二次创业”,惠安县委、县政府首批选派23名县镇干部全脱产进驻企业挂职两年,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增强企业党组织服务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通过党组织的有效运作、党员干部的积极服务,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这只是惠安县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缩影。
强队伍:增强服务本领
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中坚力量。惠安县创新企业党组织设置形式,在跨地区、跨行业发展非公企业或综合开发建设集聚区中,探索实施"1+X"党组织设置模式,采取“升格+分区域集中组建”、“整合+跨行业集约组建”、“统筹+按企业集聚组建”等方式,整合服务资源,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着力打造便民惠民服务平台,持续推进村级综合服务场所改造建设,采取"9+1"经费补助办法,有效解决部分村级活动场所危旧问题,初步形成县有“服务窗口”、镇有“服务大厅”、村有“服务中心”的“一窗式受理、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实现组织服务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
大力实施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以群众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服务为主要内容,按照需求式培训、菜单式教学原则,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培训机制,先后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示范培训班、村“两委”干部集中培训班、村级党组织委员培训班、村民小组长培训示范班等,在全县上下迅速掀起“学本领、练内功、强服务”的热潮。同时,注重实践锻炼,结合重点项目建设、薄弱村整顿、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等,先后选派13批2000多人次党员干部到发展一线中磨炼,着力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发展的实际本领。
群众有难党员帮,党员有难组织帮。惠安县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关怀帮扶党员的措施和办法,着力构建生活上照顾、政治上关心、生产上帮扶、情感上慰藉的党内关爱机制。发起设立惠安县困难党员扶助基金,筹集资金700多万元,采取存本取息办法,先后走访慰问困难党员1000多人次,发放慰问金近80万元,切实为困难党员排忧解难;深入实施“党员创业帮扶工程”,成立县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中心,以培训激发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为抓手,不断加强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培训中心自成立以来,共举办专题培训15期、开设培训班29个,参加培训党员人数969人次,实现创业、就业人数680多人次,成为党员创业就业的“直通车”。
搭载体:延伸服务触角
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的先进性,要靠实实在在的服务来体现。惠安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搭建贴近实际、内容多元、务实管用的服务载体,使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能在满足群众服务需求中发挥作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中主动作为。
紧贴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方式,深化党员志愿服务,使服务群众从点向面扩展、从单一内容向多元服务发展。该县在螺城镇14个社区(村)率先设立党员志愿服务站,整合镇、社区(村)及区域内共驻共建单位力量,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600多人,在健康救助、家政服务等9个方面,先后开展各种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2500多人次,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按积分累计评定1—5星级志愿者,评选年度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促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持续性发展。
引导机关干部心往下沉、脚往下走。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县委“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扎实推进“四下基层”活动,积极构建领导联点、部门联村、村企联姻、干部联户“四位一体”帮扶网,实现帮扶到户、全面覆盖,推动城乡组织、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党建资源有效融合,形成城乡上下联动、互帮互助新格局,促进党员干部下基层为民服务常态化。
建机制:强化服务保障
完善考评体系是落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惠安县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纳入乡镇和县直单位党委书记党建工作专项述职、村干部“一述三评”和年度基层党建工作千分制考评范畴,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述职和考评,实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责任“实体化”,保证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具体、抓规范、抓到底。
只有真正的“接地气”,不断完善服务机制,使“服务”内化于心、外见于行,才能以服务实效和良好作风施惠于民、取信于民。该县制定《惠安县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基本制度》,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党员亮岗履职等10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营造比服务、比效能、比落实的良好氛围;出台《关于县乡干部“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的若干规定》,从七个方面对县乡干部的下乡时间安排、工作任务和责任考核作出具体量化要求,并推行发放民情联系卡、记《民情日记》等措施,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服务发展的内生动力。
(惠组 文/图)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