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 正文
民国校徽钩沉厦门变迁 一枚只值数百元
乐趣:从中发现不少奥妙
据了解,随着市民怀旧情结的兴起,小小的校徽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一枚的市场价在数百元。不过,在蒋先生眼中,收集校徽的最大乐趣,还在于从校徽中窥探学校的历史变迁、背后的城市故事、人文情怀……
比如,蒋先生手中收集了六枚有“英华”字样的徽章。他查看资料得知,除了厦门外,不仅福州、北京、浙江,甚至香港、菲律宾等地都有名叫“英华”的学校。蒋先生犯了难:手中的徽章跟厦门有关吗?
正在蒋先生疑虑的时候,他无意中淘到一本旧书《厦门鼓浪屿英华书院章程》,其中所录的校徽正与他手中其中3枚一样;随后,他又在某旧书网上淘到《福州鹤龄英华中学校史》,发现其他三枚属于福州英华。
一枚只有“民”字的校徽,不少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就属于厦门老牌“民立小学”。不过,蒋先生却保持着自己的不同看法,因为,当时厦门有好几所带有“民”字的学校。
经过对徽章的细致观察,他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原来这是一枚成立于1909年位于鼓浪屿的“福民小学”的校徽,其中的“福”字艺术化处理成了围绕在“民”字周围的花纹。他进而发现,这种隐藏式的设计在民国时期还相当流行。
![]() |
![]() |
责任编辑:陈楠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