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 正文
63岁老侨房沦为“大杂院” 集美区侨联呼吁抢救
如今,特色侨房锦园“新大厝”、东安张永鸿宅和张利高宅、“三落大厝”、西滨“安居楼”、大社“引玉楼”等基本无人居住,逐渐荒废。后垵八角楼最具特色的楼顶墙面剥离严重。三社松竹园年久失修,无人居住。石厝陈体胖宅、高浦高汇海宅被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和堆放杂物,加速了房屋的损毁。红砖侨宅“建业楼”有着63年历史,有10余人家租住,成了一处“大杂院”。
建议
挂牌建档明确侨房“身份”
集美区侨联邀请专家、侨房居住者代表等,共同为保护侨房支招,大家提出了如下建议:
1.摸底 全面收集信息并进行梳理分类,记录、拍照、测绘,留下第一手原始资料,为将来维修保护保留下科学依据。
2.挂牌 要像保护古树名木、历史风貌建筑那样,对特色侨房进行挂牌,明确历史价值和受保护“身份”,为其建立档案。
3.维修 容易、可行的先开展,再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4.利用 应发挥“侨”的资源优势,开拓筹资渠道,争取更多扶持,可尝试开展特色侨房旅游项目,或通过捐献、租借、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合理利用侨房,对闲弃或正在出租的小洋楼,同房主商议兴办乡村托老院、老人活动场所,一方面使房主获得固定租金收入,另一方面政府给予政策扶持、补贴经费对侨房进行修缮。
5.宣传 要多形式宣传保护特色侨房的意义,引起各方关注和重视,提高房主和全社会保护侨房的意识。
责任编辑:陈楠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