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 正文
福州仓山区:首批“黑气”举报者昨获奖励
http://wmf.fjsen.com 2013-11-09 16:53  许才芳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福州新闻网讯 9日上午,鼓楼区东街街道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并与东街派出所一起在辖区的部分餐馆与食堂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检查人员发现了灭火器数量不足以及涉嫌使用“黑气”等隐患,要求这些场所立即进行整改。

  东街街道与东街派出所组成的检查组来到辖区部分餐馆与食堂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在厂巷旁的老鸭粉丝店内,检查人员发现该店未与供应液化气的公司签订用气合同,虽然该店的员工能熟练使用灭火器,但是对于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一问三不知。

  检查人员介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内容是每个单位新上岗员工进行岗前消防培训中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检查人员在这家店内还发现了灭火器数量不足的问题,要求店主立即整改。

  随后,检查人员来到大洋百货东街店。在位于十楼的员工食堂内,检查人员发现了违规使用电热棒的现象,该食堂的员工同样无法说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内容。在食堂一角,摆放着两个液化气罐,罐体漆黑,看不出供气公司的名称。

  检查人员询问液化气的来源,食堂工作人员无法提供,指着写在墙壁上的电话号码称,换气的时候打该电话就有人来送气,他们也不知道具体的来源。检查人员怀疑这些液化气是“黑气”,要求该食堂立即停止使用。同时,检查人员现场销毁了电热棒。

  根据规定,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严禁储存、使用液化气罐。“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很难逃生,液化气管理不当容易发生意外。我们建议该食堂使用管道煤气或者用电等清洁能源。”检查人员告诉记者。

  东南网6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5月24日到6月8日,福州市区连续发生4起餐饮场所燃气泄漏爆燃安全事故,造成1人死亡。10日晚,福州市建委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了事故初步原因。下一步,福州将加强燃气监管和用气安全管理,建立“黑气”举报奖励等机制,奖励标准为1000元-5000元。

  福州市建委、安监等部门组成的专项燃气爆燃事故调查组查明,近期4起事故的初步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未按规定关闭阀门;二是接管老化未及时更换;三是钢瓶与软管连接不牢造成漏气;四是用户缺乏安全用气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安全意识不强,用气场所的泄漏报警、强制排风等安全设施不完善。

  为了确保商户和市民用气安全,福州市各区对辖区内燃气用户重新按照市区餐饮场所安全检查登记表核对建档,燃气用户一店一贴“燃气使用安全须知”;建立“黑气”举报奖励机制。“黑气”是指无燃气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者所销售的燃气,它貌似价格较低,但却存在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

  市民如果发现“黑气”供应现象,请立即拨打以下电话进行举报——鼓楼区:87534945;台江区:83371524;晋安区:83658340;仓山区:83139779;马尾区:83984637;福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83354289;福州市市容管理局:83312385。

  相关报道

  榕公布4起燃气事故调查结果 举报黑气最高奖5千

  福州新闻网讯 10日晚,市建委召开燃气安全通气会,公布了近期4起餐饮场所燃气泄漏爆燃事故的初步调查结果以及举报“黑气”的电话和奖励措施。

  4起燃气事故初步调查结果公布

  5月24日到6月8日,市区连续发生4起餐饮场所燃气泄漏爆燃安全事故,造成1人死亡。我市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建委、市安监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商贸服务业局、市市容管理局、市公安治安支队、市消防支队、台江区政府、仓山区政府组成的专项燃气爆燃事故调查组,派调查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勘验,委托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对事故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调查取证,事故调查组正在对事故调查情况进行最后核实。

  据市建委燃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4起事故初步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未按规定关闭阀门;二是接软管老化未及时更换;三是钢瓶与软管连接不牢造成漏气;四是用户缺乏安全用气知识,用气场所的泄漏报警、强制排风等安全设备设施不完善,部分用户安全意识不强。

  福州新闻网讯 记者13日从台江区获悉,为规范液化气市场运营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5月以来,该区对辖区内的餐饮店开展拉网式安全大检查,检查餐饮店1876家,收缴“黑气瓶”67个,治安拘留2人。

  下一阶段,台江区将加大对辖区内的液化气市场的排查整治工作,确保全区瓶装液化气市场安全稳定。

  液化气黑窝点 被取缔仍偷营业

  记者暗访福州盖山镇一黑气窝点,充装点人员给报废的气罐充气,隐患重重

  违法经营的液化气充气点藏身一厂房内,看到陌生人过来,工作人员连忙把门关上

充好的煤气罐正急着往外运

  东南网7月17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张志宏 关铭荣 实习生 张齐恒 文/图)不到4平方米的平房内,两瓶各50公斤的液化气罐被接上皮管,正“嗤嗤”作响,向一瓶15公斤装的气瓶充气,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液化气味,一些人员进进出出,不断运出充装好的液化气瓶。

  昨日下午,记者在福州仓山区盖山镇中山村的一处厂房暗访时目睹了上述情景。这个非法充装点就在居民区和一家木门厂边上,附近居民反映,该窝点已经被取缔过数次,仍偷偷营业。昨日,警方表示将介入调查。

  反映 住黑气窝点边居民忧心

  近日,有市民拨打968111反映,仓山区盖山镇中山村暗藏着一家液化气充装黑窝点,上个月被有关部门取缔过,这几天,这家窝点又偷偷地恢复营业,对外充装销售,每天都充装数十瓶的液化气,四周飘散的浓重液化气味,附近的居民很担心安全。

  据介绍,这家黑窝点平时白天没有开门,一般都下午5时才开始对外充气销售。

  昨日下午5时许,记者在中山村的一处路口守候许久,看到一辆电动车载着一瓶液化气罐开进村道,电动车在进入村道50米后,拐向了写着“福州宜美佳门业制造有限公司”的厂房内,过了一会,这辆电动车载着一瓶液化气离开了。记者在现场守候了半个小时,看到有4名人员在此处灌装了4瓶液化气。

  昨日,台江警方联合建设局等部门在闽水园两个停车场内,查获3辆运气车135瓶“黑气”

工人将“黑气瓶”分批运走处理

警方在运气车上发现了几本账本

  本报记者陈恭璋 李建伟 林风 见习记者陈建云文/图

  一边是市民漫步于绿树红花之间,一边是锈迹斑斑的液化气瓶在日头下“上车下车”……谁能料到,“黑气”贩子竟然盯上了福州闽江公园闽水园,在园内的两个在建停车场办起了“黑气”配送点。

  昨日上午,接到市民举报,福州苍霞派出所联合台江区建设局、城管等部门赶往现场,当场查获装载“黑气”的三辆车,这些车内部均经过改装,共载有135瓶“黑气”。

  在这些“运气车”内,执法人员还找到几叠销售账本,内容显示气瓶多流向肉包店、大排档等。

  对此,台江液化气整治办工作人员说,随着相关部门的打击,眼下“黑气”贩子转入“地下”,开始将“黑气”配送点流动化,转移到人员少、偏僻的地点。

  接连发生爆燃事故后,“黑气”仍在搅局,有业内人士曝,福州有1/3市场存在“黑气”,且还在趁机扩张

  “黑气”为何屡禁不止?

  ■本报记者 李建伟 陈恭璋 见习记者 杨小波

  在两个月内发生5起液化气事故后,福州液化气市场正经历最严整治时期。但尽管如此,有关部门仍在7月21日爆燃事故以及22日查处的3辆非法营运瓶装液化气车辆中,发现了“黑气”的身影。此外,有业内人士称,福州液化气市场中应该有1/3的市场存在“黑气”,主要集中在仓山及东部新城。

  对此,不少市民疑惑,“黑气”为何屡禁不止?连日来,本报记者多方走访,试图了解福州“黑气”现状、分布,以及从福州液化气市场经营、利润空间及部门监管等方面了解“黑气”生存的“土壤”。(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的业内人士均为化名)

  “黑气”现状

  业内人士估计“黑气”占1/3市场

  “要问福州‘黑气’有多少,我估计应该占整个市场的1/3。”说这句话的时候,业内人士林兴语气有些激动。

  林兴在福州液化气行业从业10年左右,他说,之前市场中存在“黑气”还可以理解,但不能理解的是,在接连发生爆燃事故后,“黑气”仍敢顶风作案,并且还在趁机扩张市场。

  据了解,福州市区原有8家液化气供气企业,广发和畅光已因涉及爆燃事故而被停业整改。按照有关部门规定,以上两家燃气企业用户交由金顺公司及BP公司代管。

  “钢瓶去向都不明,怎么能完全接管?接管怎么能覆盖全部客户呢?”林兴说,由于钢瓶管理存在漏洞是历史遗留问题,现在正规液化气公司的钢瓶管理系统还在建设当中,这就造成过去的问题依然存在,也就是“黑气”贩子手中依然握有正规液化气公司的钢瓶。有了钢瓶,就可以充灌“黑气”。

  “所以,福州液化气市场走向规范化还要经历一段时间。”林兴说,在这段时期,有些“黑气”贩子正好趁机扩张市场。他透露,这个现象目前在福州仓山区及东部新城一带比较明显,“以建新镇为例,从浦上大道一带一直延伸至福建农林大附近,‘黑气’搅局比较严重。”

  林兴解释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一带多是城乡接合部区域,民房多,居民安全意识不足,“黑气”贩子方便储存、运输。

刘宅村多家食杂店在销售液化气

  本报记者文/图

  昨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仓山区建新镇刘宅村有食杂店在公然销售“黑气”。

  记者随后前往该区域暗访,发现刘宅村有4家食杂店在零售罐装液化气。记者拨打福州市建委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的多个“黑气”举报电话,但都无法找到执法人员到现场执法。其中建委电话的接听人员竟质问,“打到这里干吗?”

  昨晚,福州市建委一位林姓负责人解释,在接到举报电话后,执法人员无法立即到场,但会将情况记录下来,再组织力量专门安排时间“打黑”,并表示近期将前往刘宅村进行执法。

  暗访

  食杂店门口堆放“炸弹”

  业内:他们是“二批”

  昨日下午4时许,本报记者驱车前往建新镇刘宅村暗访。刘宅村位于金山新区建新中路,此处民房密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聚居于此。由于城市建设,刘宅村已被多个高档住宅小区包围。

  “大姐,请问哪里有液化气买?”在刘宅村口的农贸市场,记者随意问了一位卖猪肉的摊贩,这位摊贩回答,“去街上食杂店问问,基本都有。”

  在刘宅村内的村道上,临街开设了多家食杂店及小型超市。在街口名为“张可银食杂店”内,记者在货架的尽头看到了一个瓶身锈迹斑斑的液化气钢瓶。“我们这里也代销液化气,不过现在查得紧,我们不敢再卖过期钢瓶了。”一名女店主称,“你用的钢瓶如果还在使用期内,就可以来我们店里换气。”说完,她发给记者一张联系卡,上面写着供气电话和QQ号。

  距此不足百米的一家小型超市内,液化气钢瓶也摆放在店内。一郑姓店主见记者提及液化气钢瓶,比较警觉,始终未说店内到底有多少瓶。

  随后,记者在刘宅村另一食杂店门口看到了摆在门口的5个钢瓶。除一个崭新的钢瓶,其余4个钢瓶均已锈迹斑斑。林姓店主说,“已经代销一段时间了,生意还可以,附近的人都是图方便到这里换气。现在查得紧,我们不能再用过期钢瓶了,如果你要买得多加100元钢瓶钱。”而当记者询问这些液化气的来源时,这位店主则不再回应。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这些食杂店多为夫妻档,所销售液化气一般卖给附近村民及夜市摊贩。他们的交易过程多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至于液化气来源顾客不会问,店主一般也不在意。

  刘宅村多家食杂店内销售的液化气到底从何而来?业内人士老吴向记者揭开了谜底。

  据了解,在城乡接合部,这样的销售形式很常见。液化气从业者也给这些食杂店夫妻档起了个外号,叫“二批”。“形容他们是二级批发零售商也行,形容进货渠道有两类也可以。”

  说起“二批”的进货渠道,大概有两类:一类是以送气员的身份,从正规燃气企业批发。而“正规企业之所以会批发给他们,也多是因为他们所销售的区域为城乡接合部,大多没有正规的液化气供应站点,但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又对液化气有明显的需求。若你不供应,他们就去购买‘黑气’,这也是无奈之举”。

  另一个渠道便是购买“黑气”。老吴告诉记者,这些“黑气”的来源目前多集中于福州闽侯及闽清等地。

  老吴还透露,“二批”的身份和销售场所其实都是不合格的,但却因为市场需求推动,使得他们生活在液化气行业“黑与白”的夹缝中。

  东南网8月30日讯(法制今报记者 郑贤)入夏以来,福州市连续发生多起液化气爆炸事件,给人民生产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暴露出液化气安全监管漏洞,并为安全监管敲响了警钟。可是在罗源县霍口乡琅坑村,一家利用简易设备售卖液化气、连锈迹斑斑的废旧钢瓶都能充装的“黑气站”竟然存在了10多年,虽经《福建日报》于2002

  “定时炸弹”藏身民房

  据本报记者调查,谢某某、林某某夫妇原在古田县岭里村非法经营“黑气站”。早在2001年,古田县执法部门就多次对这家“黑气站”进行查处,却频频遭遇暴力抗法,谢某某、林某某夫妇甚至手持打火机打开燃气瓶的阀门,威胁“要死一起死”。由于古田县执法部门连续不断的打击,这家“黑气站”于2002年搬到罗源县霍口乡琅坑村“重操旧业”。

  日前,记者携带一只废旧钢瓶,来到琅坑村暗访。当地村民告诉记者,“黑气站”设在谢某某、林某某夫妇自有的一幢两层住房内,“最近形势比较紧张,只有熟人带路,才开门充气。”一位摩的司机将记者带到一处民房门口,一位戴着帽子的中年男子便上前盘问:“哪来的客人?”摩的司机回答:“罗源城关那边的。”该男子很警觉地让记者在原地等候,自己接过记者手中的废旧钢瓶,坐上摩的走了。记者快步跟上,走了五六百米终于找到了“黑气站”。“黑气站”大门紧闭,隔着门,能清晰地听到里面“咝咝”的充气声。充完气,记者进屋拎瓶,看到大厅里立着20多个50公斤规格的大钢瓶,旁边有一个简易的烃泵装置,用以将液化气从大钢瓶充入15公斤规格的民用小钢瓶中,然后开始“零售”,屋内弥漫着呛人的气味。中年男子称,总共充了11公斤气,110元。记者付完款,中年男子便急着催促记者离开。

  据了解,使用简易烃泵非法倒灌液化气,每次倒灌后从瓶口拔出橡皮管,残留在管中的气体很容易跑到空气中,反复多次,致使房内气量上升,积累到一定浓度就会引发爆炸。而液化气爆炸威力相当于10倍重量的TNT炸药,就20多个50公斤大钢瓶的经营规模而言,琅坑村的这个“黑气站”相当于一颗威力堪比10多吨TNT炸药的定时炸弹。

  “流动炸弹”遍布乡村

  据记者了解,每公斤“黑气”售价10元,比附近正规气站的气价要高二、三元。而且,离琅坑村不远的古田县杉洋镇就有一个正规的液化气站,“黑气”为何还有市场呢?

  原来,正规气站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的规程,售出的合格钢瓶都经过编号注册,数据录入电脑。如果充气的钢瓶到了报废时间,正规气站不让充气,会以每个钢瓶补贴35元进行回收报废。相比之下,“黑气站”则是废旧钢瓶来者不拒,因此生意火爆。

  古田县质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黑气站”不仅是琅坑村的安全隐患,也是杉洋镇岭里村、善德村一带的安全隐患。这一带村民使用的钢瓶原由正规气站售出,到了报废年限本该由气站回收报废,因为“黑气站”的存在,导致这些废旧钢瓶长期流落民间并且前往“黑气站”继续充气;一个充气的废旧钢瓶等于一颗“流动炸弹”,极易发生爆炸。而且,一旦这些废旧钢瓶发生安全事故,究竟谁该担责难以认定。

  现场执法屡屡扑空

  琅坑村远离罗源县城。仗着“山高皇帝远”的“地利”,更因为当地某些乡、村干部充当“保护伞”,这家“黑气站”长期与执法者玩“躲猫猫”游戏。

  本报讯(记者许才芳)昨日下午,福州仓山区液化气整治办为首批“黑气”举报者颁发奖金,每处举报点举报者获得了3000元的奖励。

  被举报点均在建新镇高宅村,经执法人员突击行动,两处共查获204个“黑气”钢瓶。区首批共奖励两处的“黑气点”举报者,每处举报点奖励3000元。前去颁奖现场时,领奖人员已经进行了乔装打扮。这样做,是为了保护举报者。

  据悉,仓山区第二批“黑气”举报者近期也将获得奖励。据福州市液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举报“黑气”经查实,可获奖励,奖励标准分别为:举报“黑气”送气工,经查实奖励1000元;举报“黑气”存放点(含15公斤装或50公斤装钢瓶3瓶以上),经查实奖励3000元;举报“黑气”充装点,经查实奖励5000元。

  市民可拨打区级举报电话:鼓楼区87534945、台江区83371524、晋安区83658340、仓山区63005622、马尾区83984637。福州市级举报电话:福州市城乡建委83354289、福州市容管理局83312385。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