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漈头农耕博物馆,华裔少年们好奇地听讲解。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开营式暨联欢晚会。
华裔青少年参观农耕博物馆,体验屏南历史文化。
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走进屏南漈头村。
10月7日至13日,侨乡屏南迎来一批特别的“故人”,他们是来自马来西亚美里廉律中学的30多名华裔青少年。
作为福建省重点侨乡,屏南县拥有在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同胞8万余人。第一、二代华侨随着年龄增大,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三、四代华裔生在国外、长在国外,对中华文化和祖籍地认识不深。应屏南县外侨办、屏南县华侨中学的邀请,10月7日,由丹斯里拿督余民新、拿督斯里刘久健率领的马来西亚美里廉律中学师生一行33人来到屏南,开展了本次“2013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福建屏南营”活动。
这次夏令营活动中,海外营员与屏南县华侨中学生一对一结对子,与他们共同学习生活,感受屏南家庭生活。在屏南营的7天时间里,华裔青少年与屏南青少年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近日,记者对部分参加活动的营员进行了采访。
不同国度间教育与家庭生活异同
华侨中学学生郑诺涵结对子的华裔营员叫张凯莉,跟郑诺涵同龄。“她是个运动健将,爱好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游泳等,人长得有点黑,梳个短短的小辫子,跟我差不多高。”这是张凯莉留给郑诺涵的第一印象。
接触稍久一点后,郑诺涵发现张凯莉为人“很客气,不会很麻烦别人,比较独立”,此外,她还有个特点——“做事速度特别快。”
渐渐地,郑诺涵发现,张凯莉只在陌生人面前客气,相处久了,其实“还蛮开朗的”。课间时间,班上女生经常和她在一起聊天。还有一次课间时间,张凯莉看到郑诺涵班上的男生在打篮球,由于张凯莉在马来西亚学校里就是校篮球队的,于是她大方地走到男生中间,问可不可以加入一起打。“没问题。”男生们爽快地欢迎她的加入。
张凯莉经常与郑诺涵讨论彼此学校的差异。“她觉得我们这边的功课比较紧。”郑诺涵告诉记者,张凯莉所在的华文学校教学中,“老师提问得比较多,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每天下午3点放学后的时间,都是自己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上课方式,马来西亚华文学校的老师会用不同的语言上课,“如果老师是华人,便讲华语或英语,如果老师是马来西亚人,则用马来语讲课。”而双方学的语文内容也有所不同,“他们学的文言文要比我们少很多。”
家庭生活方面,郑诺涵则发现双方更多的相似点:“他们也有过我们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端午等,他们吃的多数是海鲜,还蛮习惯我们这里吃的。”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我们这边都是独生子女,而他们每个家庭至少有两个孩子。”郑诺涵直言。
结对子家庭与营员结下深厚友谊
马来西亚华裔少年陈政凯住进华侨中学学生张书傲家中。张书傲告诉记者,陈政凯是个开朗的男生,14岁,读初一,爱好打乒乓球和羽毛球。
夏令营期间双方聊天中,张书傲发现,对方学校的学习时间与自己学校有很大不同。“他们的课都是连着上,上完一科接着另一科,没有课间休息,我觉得这样很好。”张书傲说,“他们从上午7点半开始上课,中间只有两次休息时间,一次是9点半吃早餐,一次是中午12点吃午餐,直到下午3点放学。他们都在学校食堂集体吃饭。”
对被“领养”到自己家中的马来西亚华裔少年陈政凯,张书傲的妈妈张肖枫印象深刻。“这孩子性格外向,很有才能,他们每个孩子至少都有两个以上才艺。”此外,张肖枫还感觉到,华裔少年陈政凯很有教养,“人情世故处理得比较好。”
张肖枫说,夏令营中孩子们参观了不少地方,“陈政凯这孩子特别懂事,他走到哪里都会给我们发微信,说我们到哪里了,谢谢你们照顾。”
张肖枫还向记者透露一个让她印象特别深刻的细节。“我们给陈政凯这孩子买了衣服和银链子,交流结束要走的那天早上,他对我孩子说,‘我要送你一个礼物,你一定要收下。’然后给了我孩子一个红包,里面是一百块钱,那是他手头所有的钱。他都没问过他父母就知道这样做,真是很难得,当然最后我们也没收。”
华裔少年陈政凯对屏南的印象如何呢?张肖枫回忆道,陈政凯来到屏南后,看到屏南县城面貌很吃惊,说“原来你这边都是高楼,都在建设啊。”另外,他觉得屏南人非常热情,而且物价便宜,曾跟张肖枫讲“这边东西比我们马来西亚便宜。”他还买了不少小玩意。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