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 正文
“常回家看看” 我们应该做得更好
http://wmf.fjsen.com 2013-10-31 15:29  郭振纲 来源:工人日报    我来说两句

“常来的依然常来,不来的依然不来”的客观现实,不仅让人心伤,而且考验着法律的执行力。在我国进入老年社会的当今,在空巢老人日渐增多的当下,从心灵上、精神上去关爱老人,我们都应该努力。

据工人日报9月22日报道,今年9月19日是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新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中秋节期间,记者走访海南海口多家养老院发现,常来探望老人的子女依然常来,不常来的依旧不来。另据《大河报》报道,中秋节前,居住在河南洛阳市一家属楼内出租屋的空巢老夫妇离世,三个子女都不在身边。

说好了今天要带孙子来看我的,可又打电话说下雨不方便来了;说好了今天回来吃饭的,可又打电话说有应酬不回来了——空巢老人期盼着子女节日回家团圆,望眼欲穿……这样的现象相信不是海口几家养老院独有,也不是个别家庭的特殊现象。不仅一些有稳定工作的人没能“常回家看看”,而且那些没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常回家看看”也只是一句奢侈的承诺。所有这些让我们认识到,“常回家看看”,远不像歌词唱得那样轻松,远不像网友说的那样简单。“常回家看看”俨然成了一个道德“沟坎”,成了一些人说不出来的痛。

“常回家看看”入法容易执行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说,与父母不在一地的经济实力尚可的人,空闲时间少,多数采取电话问候、短信祝福的形式向父母表达亲情;而经济条件不好的人,比如农民工,虽然归心似箭,但回家一次的经济压力不小,且有些用人单位强迫员工加班,剥夺了农民工假日回家看望父母的时间。与父母在一地的,有的自认为回家的次数不少,有的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并不把和父母一起过节当回事。从主观上说,有些子女并没有将“常回家看看”的法律义务放在心上,再加上父母一般也不会因为子女不回家看望而指责子女,一些子女甚至将探望父母当成了麻烦事,于是,道德义务被放在了一边,法律义务也没有装入脑袋里。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