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会见了杨兆顺、周传金等上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说,“全上海都为你们感动,我们都要向你们学习!”(9月29日《解放日报》)
这些“道德模范”人物的出现,彰显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光彩,彰显着上海城市的精神。他们大多是普通百姓,与我们从事相似的工作,过着相似的生活。他们中有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有的诚实守信、敬业奉献,还有的孝老爱亲,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他们又是一群不平凡的人,他们在普通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坚守内心信念,践行美好道德。他们的光彩和精神体现在对社会的负责之心,体现在平凡生活之中的助人之乐;他们的坚持,更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和敬佩,许多老百姓都十分赞叹说,看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希望。
在赞美之余,我们认为,培育道德还需多管齐下。
培育道德,要从自己做起。这些一个个生动而饱满的“道德模范”感召我们,真善美,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她是每个普通人都触手可及的事,是每一天都可为的善。作为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以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工作生活做起,“忽以善小而不为”,真正从心灵深处关爱我们这座城市和周围的人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培育道德,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长期以来,一些媒体对“缺德”现象高度敏感,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连篇累牍报道见死不救的“18个路人”、诈捐假捐、纠结要不要路人扶持跌倒的老妈妈等,给人民群众造成“做好事不得好报”、“做好事反受诬赖”等错觉,客观上“伤害”了社会的道德环境。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情系小区居民”的杨兆顺、有“舍身见义勇为”的周传金等平民英雄,这些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层出不穷。而他们的行为诠释着道德良知,彰显人间大爱,展示着文明风尚。只有媒体加大对群众中这些好人好事典型的宣传力度,坚持正面报道,才能形成社会“好人有好报”的氛围。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同志指出的那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的社会风气也要靠大家讴歌和鼓励好的现象,从而才能遏制不好的现象。”
培育道德,要有制度法规呵护。对好人好事,社会就应该付出更多的关心。本来好人流血,意在救人,就像伸臂救坠童的“最美妈妈”说的,当时只想救小孩,根本没有考虑其他,更不会考虑经济上的回报。有的好人不幸受伤而又无钱疗伤,有的甚至付出生命代价,如果社会漠不关心,势必会造成一种错误的社会导向,即见义勇为的好人反而受到社会的抛弃。据有关机构调查,有些见义勇为的好人及其家庭生活堪忧。这说明社会还没有建立一个针对好人的长效保障体系。我们应当要建立长效保障体系,至少包括:对好人的人身安全、医疗费用、生活补助、抚恤金、工作及举报奖励基金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如果付出宝贵生命并符合革命烈士条件者,应授予革命烈士的称号。让好人有好报,让好人流血不流泪。
如今,上海正掀起了学模范做模范的热潮。我们的社会更应鼓励更多的好人在他人危难时刻,理性地、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政府有责任通过社会舆论、制度、法律法规保护好人,让道德模范、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来见证我们这个社会道德力量的主流!(徐新明)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10-31没有道德“退步” 何需法律“补台”
- 2013-10-31评选道德模范是致敬更是学习
- 2013-10-31“送母进救助站”不能止于道德批判
- 2013-10-31欣闻“道德品质成择偶首要标准”
- 2013-10-31重拾被忽视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