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佳节就是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远望,思念自己的亲人。虽然寓意深远,但这个节日到底有多少人给老人、给自己的父母送去最贴心的礼物呢?
如何善待老人,看起来是最基本的命题,但事实上是一个很大的社会性、最值得深思的命题。从广义上说,尊老爱老是社会性养老问题;从狭义上说就是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赡养父母的义务。每年重阳节,虽然各地开展了系列活动,但大多都是老协自己举办的自娱自乐活动,“重阳节”变,成为了“老人节”,形式远远大于内容,没有达到全社会尊老、爱老的氛围。我们不能把重阳节看做老人节,应该视为老少同乐的节日,全社会关爱老人的节日,子孙孝敬长辈的节日。在伊朗,每到敬老日,儿女们要为老人做七道菜,让老人逐一品尝,象征祝老人生活幸福,多姿多彩;在日本,老人要身着盛装,接受儿女们祝贺;加拿大老人节也叫“笑节”,书店里展出幽默类书籍,喜剧演员演出滑稽节目,电视台专门推出晚会,招待老人,让老人感受快乐等。
其实,尊老爱老是人道主义精神的良传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但经济的发展不能以传统文化的沦丧而付出代价。我国已经步入老人化社会,留守老人逐年增多,他们的孤独生活,能有幸福吗?
作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无论如何都是永恒的,竭尽所能,不求回报的;作为子女,当看到父母逐年老去时,有多少人尽到孝敬、赡养父母的责任呢?有的却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有的子女虽然偶尔打个电话给父母,有的父母却以美丽的谎言“我很好,你放心”、“别寄钱,我还有钱”来回答子女。父母的心态很简单,怕子女回家探亲而耽误工作,也怕孩子不回家而牵挂,徒增烦恼。这样子女就错过了尽孝的机会,实际上父母的心是迫不及待子女来看望,享受子女的绕膝天伦之乐。
百善孝为先。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孝敬长辈,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是一个人好品行的表现。但近年子孙对长辈的不孝的行为屡见报端:有的老人子女很多,自己却居无定所;有的生活无依靠,无钱治病;有的子女外出多年,没有回家同父母过一个节日、没有向父母打个电话……如此尽孝,子女怎么不感到内疚呢?怎么不被道德良心所谴责呢?
父母同子女的情感无法用金钱买得到的,平时尽可能安排时间来看望父母,陪父母吃吃饭、聊聊天,让父母走出思念子女的痛苦。如果自己在外地,要以经常打电话,通过视频聊天,写书信,邮寄补品等多种形式来尽孝,这种贴心精神礼物,就是给父母一份温暖和安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孝敬父母就是孝敬明天的自己,孝敬父母就是给社会一个交代,就是给子女一个榜样。今天懂得尊老、敬老、爱老,关心身边的老人,自己年老时才会赢得社会和子女的尊重。(陈桂芬)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10-31没有道德“退步” 何需法律“补台”
- 2013-10-31评选道德模范是致敬更是学习
- 2013-10-31“送母进救助站”不能止于道德批判
- 2013-10-31欣闻“道德品质成择偶首要标准”
- 2013-10-31重拾被忽视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