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则关于"安徽芜湖老人带万元现金,来南京归还26年前所借300元钱"的新闻经多家媒体报道,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位芜湖老人就是被很多人称为"诚信老人"的徐月胜,他的行为不仅感动了许多人,也引发了人们对诚信的思考。
这一新闻事件经过媒体报道后迅速发酵,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究其原因,就在于新闻事件有三大看点:一是新闻主角徐月胜老汉已经年逾花甲且身患多种疾病。二是当初借款300元,如今却要还万元。三是从芜湖去南京还款,对于腿脚不便的徐月胜老汉来说,要往返奔波400多里。不过,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新闻事件引发了人们关于诚信问题的热议,这或许才是真正的看点。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然而,星移斗转,时过境迁。因为经营原因和其它变故,曾经在南京以卖肉为生的"小刀手"徐月胜离开南京回芜湖生活,与借钱给他的房东相距数百里而且断了联系。在常人看来,虽然当初借来的300元解了徐月胜的燃眉之急,房东的恩情值得铭记,但是毕竟时光划过了26年,时隔这么久,或许连房东自己也记不清曾经借出过300元给徐月胜这件事。所以,在两人失去联系多年的情况下,还不还钱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但是徐月胜老汉并不这么看,他以"万元还300"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对好心房东的感激,这样的举措着实令人感动。
如果说徐月胜老汉眼下过着舒适的生活,为了不让自己的内心因为欠款未还而带着遗憾和愧疚离开这个世界,才有了如今相距400多里、相隔26年还款的感人之举,这或许还容易理解。然而,徐月胜老汉目前只有每月200元的微薄收入,不仅生活拮据,而且还身患脑梗、肾结石等多种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徐月胜老人能有如此诚信之举,绝不是因为他的一时冲动,而是他在心底埋藏已久的诚信做人的信念。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徐月胜是当之无愧的"诚信老人"。
诚信不仅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在商品经济时代,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一些人不惜以践踏诚信的方式来换取一己私利,这使得作为人际交往中重要道德品质的诚信面临挑战。因此,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徐月胜老人相隔26年载归还借款的举措,不仅凸显了"诚信老人"人格的伟大,也为诚信增添了全新的注解。
在人的道德品质中,诚信是最核心的要素。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不可抗因素的干扰,履行承诺有时也会遭遇意外。但是,只要我们的内心还有一份对崇德向善价值取向的敬畏、有一份真诚处事善意待人信念,诚信就永远不会迟到。
徐月胜,一个普通的花甲老人,用他时隔26年还款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只要坦荡做人,诚信没有"保鲜期"。(刘根生)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10-31欣闻“道德品质成择偶首要标准”
- 2013-10-31重拾被忽视的“道德”
- 2013-10-31道德引领和谐之路
- 2013-10-31感受道德风尚 传播道德正能量
- 2013-10-31让道德模范的光辉照亮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