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志愿服务频道> 福建志愿者> 编导札记 > 正文
他们是自强的使者
http://wmf.fjsen.com 2013-10-24 15:51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在前几天刚结束的6.18海峡交易会上有一个小摊格外的引人注目,他们所展示的不是科技产品也不是地方特产,只是一些精美的手工艺品。摊位的主人呢,则是一群来自福州“自强手工互助社”的残疾人朋友。

今年45岁的郭兵就是“自强手工互助社”的发起人。在福州寿山石雕圈中小有名气的郭兵,是一名高级工艺美术师,自身的经历让郭兵相信,残疾人也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因为小儿麻痹症后遗症,郭兵双下肢二级残疾。身体的残缺并没有让郭兵放弃自己的梦想,通过一双巧手,郭兵创作出了一批寿山石雕精品。郭兵喜欢用“身残志坚”来评价自己,他说成立互助社也是希望有更多的残疾人“身残志坚”。

郭兵的想法是来自去年12月的京闽两地残友艺术展。在那次展览上,他看到有很多残友的作品并不比常人差,还有很多残友是人到中年时才自学成才的。“当时,我有一种身为残疾人的自豪感。”郭兵说,对于残友来说,或多或少总有一点自卑,“但有了手艺就不一样了。”因此,郭兵就将自己认识的、残友圈子里会手艺的朋友都组织起来,成立了这间帮助残疾人朋友自助、互助的公益社团。

姜秋英是自强互助社的成员,同时也是社团里的串珠老师。虽然因为先天残疾没有健全的双腿,却有一双比常人都灵巧的手,剪纸、钩针编织等手艺样样在行。在鼓楼区中山社区的财政厅宿舍,她的心灵手巧在小区里家喻户晓。

1963年,3岁的姜秋英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她拄着拐杖读完了高中,先后进入抽纱厂和珠宝城工作。1995年下岗后,她开了复印店、食杂店,甚至在鼓山脚下开了一家餐饮店。每天开着残疾车进货、奔波,虽然辛苦且收入微薄,但她觉得日子特别充实。2005年,丈夫和女儿心疼她,劝她“退休赋闲”。一次偶然的机会,姜秋英接触到了剪纸,从此爱上了这门艺术。

剪纸让姜秋英的生活翻开了多姿多彩的一页,后来,她又学习了纸花、丝网花、钩针编织等手工技艺,一双巧手更加闲不下来了。邻居、朋友来姜秋英家做客,常对她的作品爱不释手。每当这时,善解人意的姜秋英总会笑着说:“喜欢就带回家吧。”逢年过节,她还会制作康乃馨、玫瑰等喜庆丝网花分发给小区的邻居们。

姜秋英经常参加残联组织的义卖、展览活动。她还有一群特殊的“徒弟”,鼓楼区残联请她担任区残疾人剪纸培训班和丝网花培训班的老师,有四五十名残疾人参加了培训。她把手艺传授给这些残疾朋友,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也深深感染了他们。

福州市残疾人自强手工互助社成立至今不过短短半年 ,却已举办过十多场义卖展示活动,他们所做的手工艺品得到了市民的热烈回应。在近期的一次活动中,互助社就收获销售额近2000元人民币。而互助社更是将所得销售额的10%捐出,用于助残助学事业。随着互助社的快速壮大,郭兵和社员们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拥有一技之长人就会更自信,有了自信,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