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汀溪镇文化站站长刘良镇
东南网10月21日讯 日前,记者来到同安汀溪镇文化站,见到了在文化站工作了35年的刘良镇老人,35年如一日,虽然在同一岗位上工作了35年,但谈起文化站工作时刘良镇老人依然神采奕奕,与这份工作仿若如“初见”。当记者祝贺他当选厦门市“最美乡村文化员”时,刘良镇笑着答到“最美是根植于汀溪这片土地的汀溪文化。”
乡村文化的守护者
“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却一辈子与文化结缘!文化是汀溪的根,是汀溪的魂,如何让汀溪文化的发展更快些、更好些,是我一辈子努力奋斗的动力、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东西。”说这话时刘良镇老人眼里透露出了他对这份坚守35年的工作的热爱。
从1978年参加工作至今35个年头,刘良镇一心扑在了汀溪的文化事业上,为汀溪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倾注着自己的点点滴滴。35年来他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汀溪的每一寸土地,从镇村文化站的建设到全国文化普查,从组织村民参与文化活动到寻找古民居、古墓葬等在汀溪文化战线上,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刘良镇的身影。
因一颗坚守的心而美丽
35年来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刘良镇只是汀溪镇一个普通工作人员,35年后随着人们对文化的重视,随着汀溪对自身文化的挖掘,刘良镇与汀溪文化一起声名远扬。在这期间他从青春小伙变成了五旬老者,也完成了从一名普通基层文化工作者到汀溪文化的“活字典”的兑变。在汀溪,不管是文物普查还是文化下乡,刘良镇都是当之无愧的“领路人”。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汀溪镇有近80个文物点,大多处在偏远地区。但无论远近,每一个点他都实地考察过。文物普查是份艰苦的工作,经常要翻山越岭,还要提防被蛇咬。
现在的山路与以前已经大不相同,原本与外界联系的山路走的人少了就被掩埋在荒草丛林中。刘良镇介绍,经常会有农民向文化站汇报新发现的疑似文物点,为了证实这些新发现,他们经常要带着拐杖与砍刀,一路砍树开路前进。有一次,一农民举报称,汀溪堤内村接近安溪地界处,有个宋代古山寨文物点。为了证实这一新发现,他们从汀溪镇出发,一路有人在前面砍树开路,一路拄着拐杖拨开树丛,防止蛇虫出没,走了将近3个小时山路,20多公里才找到山寨。
有别于一般人的见解,刘良镇认为他之所以能在这个岗位上工作这么长时间,主要是因为他对汀溪文化的一种热爱与缘分。笔者认为,刘良镇能够在这岗位上工作长达30多年除了他自己所说的对汀溪文化热爱与缘分外,还有一颗淡薄名利的心。像类似的评选活动往往会引来一些不法的刷票公司参与,而刘良镇老人对此回应则是“我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在即将退休之际能入选厦门最美乡村文化员,还能成为福建最美乡村文化员候选人自己已然知足,最后能不能当选福建最美乡村文化员已经不重要了”。
坚守者的遗憾与希望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刘良镇说出一直隐藏在他心里一件至今都让他感到遗憾的事情——没能让汀溪的“车鼓弄”传承下去。在上世纪80年代汀溪的“车鼓弄”也是远近闻名,但是,在那时唯独会“车鼓弄”的两位传承人岁数加起来就已经超过150岁。“80年代哪有今天这样的条件,大家文化意识淡薄,国门刚打开年轻人都去外面闯荡没人愿意学,资金又匮乏。”刘良镇说,抢救与保护汀溪文化他责无旁贷。
2011年,刘良镇参与了厦门文史丛书《厦门城寨沧桑》的搜集整理工作,书中对汀溪众多古寨遗址均做了详细介绍。他还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汇编了《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 同安区汀溪卷》。
目前,在刘良镇等人努力下,汀溪学校从幼儿园大班到中学都设立了“宋江阵”等传统文化的教习场所,由学生自愿报名,再由汀溪文化站组织民间艺人从周一到周五每天4点半后前往义务教学。刘良镇希望此举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学习汀溪民俗文化,能让汀溪镇民俗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