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 正文
社区图书馆路在何方 专家:以总馆为中心建分馆
http://wmf.fjsen.com 2013-10-22 10:57   来源:福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核心提示

  古代福州属文教发达之地,曾现“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读书声”盛况。然而不久前,记者走访市区多个社区图书馆时了解到,作为充实、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社区图书馆曾经一度辉煌热闹,但因缺乏资金和社会力量支持,如今不少社区图书馆陷入“门前冷落车马稀”的运营困境。

  过去的美好

  69岁的孙坤英老人家住鼓楼区乐天泉社区,最近,每当她走到社区图书馆的门口,透过玻璃门向里张望,工人们敲敲打打的声音令她心生喜悦。孙坤英知道,这个曾让她流连的场所正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化——省图书馆将在这里建设分馆,这对正面临发展瓶颈的“明星社区图书馆”而言,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退休后的孙坤英不喜欢打牌也不爱跳舞,社区图书馆是她最佳的心灵寄托。2007年至今,她见证了社区图书馆6年里由盛而衰的变化。回忆起2007年~2009年的盛况,她满是怀念:“来的老人太多,报纸只能一张张拆开了看;小孩放了学,转弯就进了图书馆。”进入2010年,图书馆接连遭遇几任管理员辞职,图书更新几乎停止,全天开放变成半天开放,原本热闹的图书馆一天天冷清,以前常来看书的人少了大半。

  经历过辉煌,如今陷入停滞等待新生,这几乎成为福州市不少社区图书馆的生存现状。鼓楼区兰庭社区党委书记陈依梅、仓山区金洲社区党委书记刘学峰等人,在回忆社区图书馆盛况时都满含依恋。陈依梅说,当初他们进小区摆书摊,一边做展示一边办借书证,“最多的一天办了50多张”。刘学峰回忆说,当时孩子们在二楼听讲座,家长们在一楼看书,碰到喜欢的就给孩子借回去,“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流通800多本书”。

  尴尬的现实

  福建省读书援助协会曾大力推进社区图书馆建设。协会副秘书长洪燕青告诉记者,当初,协会是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介入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当时的申请条件非常简单,只要社区有800户以上居民,并愿意提供场地,我们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和进行管理员培训,初期为每个社区提供3000册图书,并进行分类和定期轮换。”洪燕青说,2007年~2010年,他们先后在全市建立了26所社区图书馆以及部分小区图书馆。

  2010年,成为社区图书馆命运的转折之年。洪燕青说,社区图书馆建立之初,图书管理员的工资由协会支付,到了2010年,他们丧失分配这笔开支的权利,管理员工资由社区图书馆自身承担。对社区而言,这笔突然而至的费用,无疑增加了运营成本。“有的社区开始缩短图书馆的开放时间,甚至是长期不开放;一些原本有意愿建设图书馆的社区,也望而却步。”洪燕青说,协会依靠社会捐赠维持运营,越来越少的企业家愿意把钱投在社区图书馆建设上。随着协会工作重心的转移,社区图书馆的图书更新也被停止。

  乐天泉社区党委书记邱咏瀚对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困境感触很深。由于社区只能为管理员每月支付四五百元的工资,这份微薄的工资导致3年时间里3任管理员先后辞职,图书馆的开放时间由全天开放变成半天开放,夏天不敢装空调,管理员和读者都热得满头大汗。为保证图书更新,他们只能频繁地通过各种活动争取图书,无法保证图书的质量。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