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辍学期间,您坚持看书学习吗?
赵从光:那肯定的嘛,对读书,我是念念不忘!下雨的时候、晚上干完农活回来以后,一有机会,我都会看书看报。基本的公式、定理,这些知识我都不敢忘。我喜欢看书,所以文科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考大学的时候也是选择考文科。
南方日报:您为什么一定要入党?
赵从光:加入光荣的党组织是我一生的愿望,从1952年入团那天起,我就有这个愿望了。共青团是共产党的后备军,但是我始终觉得自己条件不够,我就默默地努力,创造条件。我一直希望能加入这个组织,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教育,使我成长得更快,所以我很渴望入党。
退休后矢志助学回馈社会
半张报纸大小的黄色纸板,工整地用蓝笔记录着捐款时间、金额和次数,铅笔则用来记录一段时间内的捐款总次数和总金额——这就是赵从光的“账本”。1990年至今,一共捐款122次,总共47910元。
1959年8月27号,毕业后即将离开北京奔赴新疆的赵从光特地来到天安门广场,仰望城楼,作别京城。用他的话说,这是“告别天安门,高歌进新疆。”火车只能通达新疆和甘肃交界处,“剩下的路要坐大卡车”。
进疆后的生活平静而充实,赵从光一直耕耘在三尺讲台,并与妻子育有两子。不料,1989年,母亲在湖北襄樊去世;次年,妻子突发心脏病离世。回忆起往事,老人眼角泛着泪光。也正是从那时起,捐款、捡废品、再捐款成为赵从光退休后社会生活的主线。
南方日报:从繁华的北京到新疆支边,您觉得辛苦吗?
赵从光:那时候并不觉得苦。来之前,我早就有思想准备,新疆的地理条件、气候和内地不一样,确实要吃苦。好在我小时候在梅县农村长大,锻炼出来了。而且,到新疆也不是我一个人,别人都能在这扎根下来,我为什么不能呢?所以我是满怀着豪情来到新疆的,当时充满了自豪感、骄傲感。
南方日报:您为什么要捐钱给希望工程呢?
赵从光:母亲和爱人去世后,我想,我不能把钱寄到天国给她们,就捐给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因为我是靠党和政府发放的助学金完成学业的,所以1994年开始,我一直向希望工程捐款,一直到今天,每一年都不断。我小时候也是农村的孩子,这些受捐助的孩子让我想到自己小时候,感觉特别亲切。从1990年到2000年,我捐了27次款,除了头两次分别捐给了亚运会和石河子市,其余都是捐给希望工程的。
1996年的一天,我坐车从乌鲁木齐赶回石河子,结果遭遇了一场车祸,头和腰部都受伤了。那场车祸让我感到生命非常短暂,但又十分可贵。我想,能够幸存下来,我更应该好好珍惜。所以在康复之后,我几乎月月都去捐钱。那一年我捐款9次,总共1400元。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