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医院和医生最该有“道德的血液”
http://wmf.fjsen.com  2013-09-28 16:26:28  来源:四川文明网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在中国早已被颠覆。各方利益驱动下,中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保守估计,每年我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9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不曾想,我们日常的输液,并非那般“美好”,在国外仅是“最后的治疗手段”,在我们这却成为“最常态的治疗手段”。一个“吊瓶森林”的词汇,用来形容眼下的现状恰如其分。输液见效快不可否认,但“是药三分毒”的道理人尽皆知,且输液是一种“入侵血液”式的治疗方法,其负面效果在国外早有论断,即可能让人产生“用药抗体”,最后导致“无药可救”。如此后果,不可谓不严重,争议早已存在,外国就医时达成的“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共识也被我们熟知,可为何在操作中却未能对接呢?

答案不难诠释,一者,来源于输液“看得见的效果”,让公众陷入一个误区,以为输液犹如“灵丹妙药”;二者,则是医院、医生、医药代表的“利益合谋”,背后的利益链显而易见,和打针吃药相比,输液能赚取的利润是最大的,在“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下,在“以药养医”的现实尴尬下,“过度治疗”便会成为一种常态。与此同时,公众则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医院和医生,本来是最该有“道德血液”的场所和职业,因为其与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的失误,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可遗憾的是,“过度输液”背后,却再次让医德褪色。


责任编辑: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