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本,方能取信于民
——三论深入开展“道德讲堂”主题教育活动
从政者要维护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够生存下去,以德为本,以民为贵,重视百姓,关注民生,才能取得群众理解支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好经验,好做法。
“道德讲堂”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陕县道德模范走进“道德讲堂”,通过“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教身边人”等形式,让广大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如何实现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生活?如何让群众更好地理解干部?“道德讲堂”里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以德为本,方能密切联系群众生活。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其中一项活动是把群众“请进来”,使党员干部和群众近距离接触,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如果工作中以德为本,心系群众,党员干部便能更好地“走出去”,贴近基层,关注民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实现同人民群众“接地气”。“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紧密联系群众,靠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人心所向,才能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肩并肩,才能顺应发展规律、凝聚合力、取得实效
以德为本,方能紧密贴近基层实际。党员干部抓基层、强基础,建章立制,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群众,使广大群众更深切了解到我党干部不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干部”,也不是“拍脑袋出注意,拍胸脯作保证,排屁股走人”的干部,而是水平高,素质高,能力强,敢于干事创业,做事以德服人的干部。如此,群众便视干部为亲人,满含眷眷之心,愿意把心声倾诉给党员干部,干部才能真正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时才能不瞎指挥,才能不“钦差大臣满天飞”。实际情况摸准了,基层工作吃透了,工作便开展好了。
以德为本,方能塑造干部公仆形象。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以事说人、以情感人、以德化人,使群众明显感觉到道德力量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现实中,群众更渴求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白洁、史来贺、李连成式的好干部,他们时时以道德规范约束自我,最终内化于心;他们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他们以德为本,影响一批干部,感动一方群众;他们心系百姓,是人民心中的公仆,百姓心中的丰碑。
社会洪流滚滚向前,汇聚着实现梦想的正能量,承载着群众的期盼。“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党员干部工作中更应以德为本、率先垂范、砥砺前行,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取信于民,践行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