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4 月的 “中山好人”,2013年度上半年的“广东好人”,7 月的“中国好人”,获得这一系列荣誉称号的河南人余永兵在3月24 日前或许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某天会成为别人熟知的“好人”。对这些荣誉,余永兵很受用,很欢喜,他坦承:“这是一种鼓励。”(8月30日《中山日报》)
孟德斯鸠有言,“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于一座城市来说,道德文明更是推动城市张扬气质、恪守品性、集结能量的内生力。中山有一批好人,他们未必是震天撼地的英雄,却个个都有顶天立地的气节与作为——就像余永兵一样,安守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得岗位,日行小善,孜孜不倦,不畏流言,坚持本真。
发现好人,发现聚沙成塔的力量。好人不是零星的三三两两,而是伴随着发现的过程,时刻都能聆听“感动就在身边”的和弦。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早在去年,以“学雷锋、齐修身、做好人”为主题,中山市发起了一场全民修身特别行动——“寻找中山好人”。上百位中山好人层出不穷,人民好警察麦振伟、伟大母亲麦容欢、“过路哥”奋不顾身勇救坠楼女童、城管跳河勇救落水老人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在中山传唱。用专家的话说,这样的行动,拓展了“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城市精神,凝聚了300万市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正能量。
见贤思齐,推动全民修身的进程。有了好人,如何保护并发掘更多好人,这是比表彰与奖赏更艰难的事情。好在城市没有停留在抽象抒情的层面上,更多的,是将凡人善举内化为更形而下的推进力。近三年来,中山已建起1100多间“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让市民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据统计,三年全市一共开展活动7000多场次,群众参与达100多万人次。也正因如此,今年7月底,广东全省学习推广中山“全民修身行动”经验现场会在中山召开。“全民修身”家喻户晓,“崇德向善”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