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是能否打动人心。这就要求道德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口号里、概念中,而必须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只有生活化的道德建设,才能推动道德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何让道德建设生活化,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加强细节养成教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每个人来讲,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坚持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根本原因是细节养成教育的主体是个人,人都是有缺陷的,自己对自己道德约束是因时因地而异的,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有人说这是个无用功。但正如邓小平讲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狠狠抓,坚持不懈地抓,从各个方面去抓,就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氛围,这对细节养成教育非常重要。如一个草坪在设置温馨提示牌后,践踏草坪的人就少一些;而如果有文明引导员进行实时提醒后,践踏草坪的人或许就更少。
二是要进行道德载体创新。这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最好提高、更好完善的地方。今年中央文明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织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通稿发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原因就是摈弃了传统式的说教,这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品能契合贴近群众、吸引群众的原则,达到寓情于美、寓教于乐的效果,使人们更好地感悟道德良知、提升精神境界,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各级组织、部门和社会团体参与道德建设的积极性,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提升群众参与能力,培育人们崇德向善的道德自觉。
三要加强制度建设。良好的道德习惯不仅需要内心的养成,也需要制度的规范。当前行人横穿马路成为我国各个城市的管理顽疾,交通事故不仅危及个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带来大面积的交通拥堵,甚至扰乱社会正常的生产、工作、生活,耽搁公众大量的时间、机遇,损失惊人。在英、美发达国家,都通过立法对横穿马路进行重罚,并且与个人诚信信息、单位考核、社会待遇等相挂钩;横穿马路将产生“复合负面效应”,因而很少有人横穿马路。通过制度规范来引导人们的日常行为,进而达到自律目的,这是一种客观需要。要把道德规范与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起来,把道德观念内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通过科学严格的管理,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惟其如此,公民道德建设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周武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