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巡礼 > 正文
网络谣言如何形成?不断演绎道听途说越闹越大
http://wmf.fjsen.com 2013-08-30 12:15   来源:四川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追问

网络谣言为何快速滋长?

“网络具有面向对象广、参与者众多、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少、进入门槛低等特点,这些都为谣言传播提供了天生的‘沃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张小元说,其实传谣自古有之,但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比早些时的口口相传,在扩散的速度和规模上都远远放大,“有时,加上处理过后的图片等一些辅助,让谣言似乎更加可信,提升了传播效果。”

除了网络具有的天然特性,在发布信息时的匿名性、随意性等,也成为网络谣言的“保护伞”。“在网络上,传谣者的话语权被无限放大,对其的约束和义务却并未对等。”张小元说,一定程度上,要在第一时间辨认出谣言发布者的真实身份,并不太容易。

对此,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建平也持相同态度,“虽然理论上讲,网络并不是监管的空白地,但在实际操作中,对网络的监管确实存在缺失。”“一方面,网络信息量巨大,我们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有效的监管机构,对其进行实时监控。”王建平说,同时在法律依据上,也存在不足,虽然全国人大早有相关立法,但在操作时,还是有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如何界定是否违法、对于违法者如何定罪等,都不能找到很明确的法律依据。”

网络谣言要散布,有造谣者,还必然有众多的传谣者,据张小元研究,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谣言常常网上满天飞,“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公众的信息不对称。”“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例如地震、洪灾或重大交通事故等时,公众关注度本就高,而很多时候,官方机构发布的权威信息,却相对滞后。”张小元说,在大家都渴望知道真相时,官方的沉默,一定程度上会助长虚假信息的散布。“比如这次网传成都公交遭劫持,官方在短时间内就发布了辟谣消息,及时遏制了谣言传播。”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