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缺“不” 还是缺“德”?
http://wmf.fjsen.com 2013-08-20 15:03  葛红 来源:张家港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一幢四合院式的教学楼底层拐弯处的立柱上贴着一张制作精美的告示牌,上面刻印着几个字:“此处 __ 准丢垃圾”。不难看出,此标牌上缺了一个“不”字。因为依稀可见“不”字被撕下后的印迹。环顾四周,就能发现由于长期堆放垃圾而留下的污渍,以及零星的几个纸团和零食的残渣。这里是学生和老师的必经之路,距离教学楼的大门仅几步之遥――门外不远处备有专用的两只分类垃圾箱。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本不应该有过多的生活垃圾。但由于学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学区内度过,加之人口密度较大,有点生活垃圾也属正常。每天有值日生打扫:保持室内外清洁,为自己创造一个优雅的学习和生存环境,是学生分内之事;也是学校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常规手段。但上述情景所反映的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保持整洁,爱护环境,于己于人都是很好的事情,学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规范学生基本的行为,要求学生做到的,不过是多走几步路的“举手之劳”而已。为什么有人会对这个善意的提示牌耿耿于怀,并“不辞辛劳”地去把“不”字撕下来?这种“不辞辛劳”与“举手之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告示牌上缺少的仅仅是一个“不”字吗?此处“不”字缺失的背后,显然是“品”和“德”缺失。

“不”的缺失。“不”是对一种行为、现象的否定,也正因为如此,“不”字经常不受欢迎,不被接受。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不”字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历史上,如果世界人民没有对希特勒说“不”,纳粹的铁蹄就会践踏全球;而今天,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就是对台独势力说“不”,也因此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欢迎和支持。一本《中国人可以说“不”》的书畅销几百万册,正说明了在必要的时候,“不”字的感召力和激励作用。再看看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字的应用无论是对社会公德的形成还是社会秩序的维护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公共场合不得大声喧哗”,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环境的创设提供了保障;“此处不得停车”,为行人的安全行走带来了方便;“不准捕杀野生动物”,为人类和动物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可能。可见,不论是在人类发展的道路上,还是我们自身的生产生活中,“不”的运用和遵守,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它在匡正我们自身行为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