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常回家看看”是对父母最好的慰藉
http://wmf.fjsen.com  2013-08-13 15:19:55  来源:钱江晚报
    

从《钱江晚报》看到一则报道:老太下午到菜市买了一斤虾,回家后认为少一两,想来退货。老板娘认为没有缺斤少两,而且虾卖出去几个小时了,觉得冤枉便找来民警评理,民警带领“群虾”到其他店铺称重,竟然一毫不差!

原来老太太买虾是因为女儿本来家吃饭,特地准备的海鲜大餐,可是突然接到通知女儿不来了,她买的菜用不上了。买菜的钱还是借来的,为了能顺利退货,这才谎称买的虾“缺斤少两”。

可怜天下父母心,看到这一幕,你可以说老人欺骗,可以指责老人的不是,可当我们得知老人的的失落,因为女儿的“失约”,已经让老人倍感寂寞,谁还会忍心再去为难老人,指责一篇爱心呢。

儿女绕在膝的天伦之乐,原本是人之常情,可在当下的中国,对很多老人来说,却是一种奢侈,背后的孤独与寂寞,难以言说。

父母们年岁大了,他们渐渐失去了劳动能力,失去了为儿女们遮风挡雨、独撑一片天的能力,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一肩扛,但他们对子女的关爱何曾因为年龄的增加减少分毫。他们是更需要关注的群体,他们却又无时不刻的关注着自己的儿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待老人,整个社会都应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衣食无忧,老有所养。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钟点工》中透漏出,有人花钱聊天,花钱找人唠嗑,是为了让老人的生活更充实。在当下的中国,这种情况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人老多寂寞,对于老年群体,更应该关注的是老人精神慰藉。

在社区里,我们可以提倡建立老年人联谊,多组织活动,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但最重要最能让父母快乐的还是儿女。儿女的关注是父母幸福的最好良方。

俗语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对于老人而言,他们在乎的不是儿女们往往不是子女赚多大的钱,取得怎样的成绩,他们真正在乎的是子女的平安幸福。

他们很容易满足,平日自己省吃俭用,听说儿女们回来,哪怕借钱,也会为儿女们做一顿好的,让儿女们多吃点。常在外打拼的人,吃的可能比父母辛苦准备的饭菜好,但其中蕴含的关心和爱意,和我们小时候相比,何曾有半点改变,岂是大酒店的流水线似得高档饭菜可以比拟的。

子女是父母最好的慰藉。花钱找人唠嗑,只能解一时之急,无关痛痒。老人的精神慰藉,是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唯有子女的亲情。只需要儿女们回来,哪怕只是很短的时间,他们都会喜笑颜开,乐不可支。

远行在外的儿女们,哪怕再忙,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回到父母身边,尽量多和他们待一段时间,让他们少些牵挂。平时多打些电话,和他们多聊一会儿,让他们的心不在孤独。让父母不再担忧,是身为子女的责任。(王正波)


责任编辑: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