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化解网络戾气、社会精英当身先士卒
http://wmf.fjsen.com  2013-08-12 16:05:58  来源:张家港文明网
    

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28日在实名认证新浪微博上转发一起美国枪击案新闻时引发网络“口水战”,陈鸣明称不爱国的人是“败类,人渣!”,“让他们赶快去美国”。此言论引发网友“拍砖”,评论爆出激烈言辞引发舆论关注。29日,陈鸣明发长微博表示:“网友对我‘拍砖’,既是观点之争,也是因为我个别言词欠妥。对大家的意见,我虚心接受,有不妥的地方,请大家原谅,以后我会注意。有话好好说,从我做起”。

微博新兴至今,仅仅两年时间,已赚的2亿用户。作为网络的衍生品,微博从诞生之日起拓宽了公民表达的空间,这里汇聚了中国最广泛民意,产生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意见领袖,这一新兴媒介被越来越多的倾注各种情绪,也越来越多的传递各种情绪。时下,在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群众路线的大环境下,全国在热火朝天的落实这一基本原则。从而,寻找践行群众路线的新举措,新媒介的需要也应运而生。网络平台就其广泛性,时效性,便捷性无可厚非的成为首选新媒介。然而,微博若也要参与其中,必须规避风险,不该让其沦为一片充满戾气的“是非之地”。有专家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挫,转而在网上、微博上进行激烈地表达,言论常易偏离理性方向,故网民之间的互相谩骂和人身攻击也就在所难免。加之表达渠道的逼仄,戾气越发加剧。而这样的戾气在网络平台上会如核反应堆一样,爆发出强大的舆论效应。

每个公民,都应当摆脱虚妄从众的惯性,明辨是非。精英们的言辞比常人更容易引起关注,,他们说出的话,就常人相比,有时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时也必须为这种影响承担响应责任。网络充斥着太多随手添油加醋的“事实”、媒体服务于眼球的“真相”、社会臆断来龙去脉的“想象”,作为网民,常常一个“转发”,一个“分享”,就会成为网络戾气的传声筒。微博上很多有影响力的大V应当以维护网络文明为己任,把捍卫微博文明,扫除网络戾气当做一种义务。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舆论苛求这些精英、大V们,须比常人有更高的道德素养,更加保持克制与理性,更加谨言慎行,因为他们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握有强大的话语权。而这种权利,用之不当,泛滥开来,便会凶残的绑架法制与文明,精英的戾气有时甚至可以轻易煽动广大网民的情绪。就陈鸣明本次微博事件为例,仅一天时间,已有2.16万人评论,8000余人转发。其时间之快,影响之广,让人感叹之余,更有一丝生畏。有时,因为博主的身份,一些负面情绪可能会泛滥到指向整个群体。就如此前某地城管执法过程中的冲突事件,一经报道,引起网络一片哗然,各种评论中不乏以偏概全者,矛头指向整个城管队伍的更是不胜枚举。在此前频发出现的社会暴力事件中,甚至有部分大V在微博以挑逗性、挑衅性、刺激性的话语公开支持赞许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极大的煽动着群众的不稳定情绪。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微博约架”也让精英知识分子乐此不疲。红及一时的方舟子与木子美的微博互掐事件,以及周燕与吴法天的微博约架事件,都让网络的舆论生态受伤。事件由个人之争衍生成群团党派之战,也让一个无辜的团体蒙羞!整个社会的言论文化与精神文明也受到挫伤。

微博像是一个新生的婴孩,很多有识之士在她身上倾注了希望,愿她成长为一个秉承言论自由,践行群众路线的我党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左膀右臂。我们不希望看到他成为渲染情绪和诱导冲突的源头。公共文明的正能量,有时就成全在你我的“不围观”里。

诚如人民日报一篇评论所说:“化解社会戾气,每一个人都该担负起责任。”而如果认可权责必须一致,则肯定会同意在化解社会戾气的过程中,社会精英与公职人员的责任尤重,尤应做出表率。愿大家在话语上多些文明和理性的规训,一起致力扫除微博戾气。 (陈玲)


责任编辑: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