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 正文
“常回家看看”入法满月 律师称执行操作是难点
http://wmf.fjsen.com 2013-07-31 17:26   来源:荆楚网    我来说两句

  法官表示,由于该起案件是“常回家看看”入法后该法院受理的首起案件,具体该如何操作,要等法院正式受理后再定,可能以调解为主。

  律师说法:执行操作是难点

  “自古忠孝两难全,精神索赔条款入法,可能并不适合实际法律操作。”湖北金卫律师事务所律师关欣认为,“常回家看看”入法后,执行力和实际操作可能会很困难。“每年回家多少次、在家待多久才合法?如果不执行该判什么罪?该怎么量刑?”他认为,“常回家看看”入法的法律界定其实是很难的。

  关律师主打家庭纠纷案件多年,但老年人打赡养类的官司其实很少见。老人起诉子女,多半只是为了物质保障。他认为,“常回家看看”入法价值很大。社会发展过程中,尊老敬老也应该改变观念,不是给老人充分的物质就足够了,还需要精神赡养。通过法律发挥的指引和强制作用,能更加引导提倡敬老的道德观念。

  关律师说,对于此类案件,最好以双方协调和商量为主,不鼓励上诉。他认为还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宜一刀切,避免矛盾激化。

  ■法官点评

  重在呼唤对老人的精神关怀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王薇认为,老年人权益保障立法主要是为了两点。一是强化对老年人的物质保障;二是强化对老年人的服务保障。

  王薇介绍,“常回家看看”入法的亮点其实就是精神赡养立法。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另一方面现在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子女工作越来越忙,“常回家看看”也越来越稀缺。老人精神赡养成为社会极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从立法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规定也恰恰是用法律的力量来推动道德的进展,让“常回家看看”这种社会意识深入人心,形成的是关怀老人的社会氛围。

  王薇说,此类案件一般在基层法院出现较多。在司法操作层面,她建议“多久时间看望或问候老年人”、“如何看望问候老年人”,可根据案情,特别是考虑到不同家庭的实际居住情况和经济状况作出判断。

  ■探访

  养老院:子女看望老人次数未明显增加

  离开了家庭环境,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往往更需要子女的问候。但新法实施一个月后,武汉养老院内子女来看望老人的次数没有因此发生明显变化。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