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火如荼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有一支独特的曲艺宣传队伍,活跃在遂宁市的街头巷尾。他们以清音、金钱板、荷叶、花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向人们传达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天籁之音”。
遂宁是全国唯一一个获得“中国曲艺之乡”的地级市,也是巴蜀曲艺文化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塑造了遂宁人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自信心,奠定了遂宁曲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坚实基础。清音、扬琴、花鼓、金钱板、谐剧、善书、快板等曲艺形式,早已成为遂宁人民日常生活的“主旋律”,响彻在街头巷尾。
曲艺文化是文明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明传承的工具和载体。千百年来,曲艺文化作为民间艺术文化的一种,对中国传统文明的流传与发扬光大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的时代,遂宁面临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历史性使命,亟需将新的思想、新的道德、新的风尚传播到遂宁的每家每户。因此,曲艺艺术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加快文明城市创建步伐的重要因素。
而更重要的是,与一般的宣传方式相比,曲艺所承载的文明内涵,更能绵延流长。优秀的曲艺作品,在市井中口耳相传,即使历经沧海桑田,其内在的醇香仍可以流传长久。元杂剧《赵氏孤儿》歌颂了舍身取义、刚正不阿的骨气;南戏《东窗记》鞭笞了卖国求荣、残害忠良的丑恶嘴脸;豫剧《铡美案》颂扬了不畏强权、伸张正义的精神;明戏《牡丹亭》塑造了追求自由、打破牢笼的经典人物形象。这些曲艺作品历经千年,而仍然隽永无穷,教育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而在当代,优秀的曲艺工作者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创作了大量的经典曲艺作品,并通过以春晚为代表的电视传媒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送到千家万户。无论是70年代对真理标准的执着,还是80年代对思想启蒙的期盼;无论是90年代对文化创新的追求,还是新世纪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弘扬。这一路以来的思想文明发展脚步,依靠着令人耳熟能详的曲艺节目,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不懈追求“中国梦”的生动历史记录。
而对遂宁市而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并不是只走一场“来去如风”般的形式,更不是仅仅满足于让此时此刻的遂宁人“变得文明”。创建活动只是一次机遇,更重要的目的是让遂宁这一方水土永远浸淫在美好的道德文明氛围中。要达到这样的预期效果,曲艺自然是既能适应水土、又能润泽人心、成为永恒的载体。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曲艺宣传队伍,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作着悦耳的“佳音”,彰显文明风尚,使我们不负“曲艺乡民”之称谓,使遂宁不负文明城市之雅号。(谢奇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