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南京一位名叫高强的单身父亲,为了供女儿上大学,通过现代快报的助学活动,接受了一位爱心读者1万元的资助。他当时表示,这笔钱是借的,等有钱了一定会还。前不久,他又给快报打来电话,寻找当年的好心人,说要兑现自己的承诺。本周三,在现代快报的牵线之下,这位“信义父亲”找到了当年资助他女儿的热心人、南京江宁的企业家吴建国,并还了对方1万元的助学金。(《现代快报 7月14日)
无独有偶,曾经湖北黄坡曾发生弟代亡兄偿还民工工资的新闻,“信义兄弟”感动了全国,今“信义父亲”也让国人动容。当然,“信义父亲”、“信义兄弟”“信义姐夫”的层出不穷,让人顿觉温暖。可即便如此,我们也该看到,当“信义”屡屡被浓墨重彩地报道之时,正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信义的缺失。社会正处在转型期,我们与其慨叹社会诚信的缺失,忧心忡忡,不如去主动地认知社会诚信的潜质。
“信义父亲”执意还款的举动,不仅让当年奉献爱心的企业家吴建国深受感动,也让很多网友击节赞赏。高强在两年前寻求资助时,有7位热心读者想直接资助他女儿的学费,但都被他婉拒了,他只想暂时通过现代快报的助学活动借一笔钱救急。其实,高强一家的经济条件一直都不太好,如今处于失业状态的他,原本可以不用还这笔助学款——事实上,“借款”的爱心企业家也从来没想要高强还钱。但是,这位“信义父亲”一直都记得自己当初的承诺,“还了这笔钱,我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了”。这是何等难能可贵的诚信,又是何等的深明大义。朴朴素素的草根平民,朴朴素素的举动,却牵挂了无数读者的心,真理原来是这样的平凡,这样的朴素,却又这样的伟大和高尚。
诚信,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在人与人之间,“诚信”二字超然于各种物质利益,自古使然。要做到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尤其在当下的现实中更不易。俗话说,物质利益可以让人变成魔鬼,也可以让人变成天使,孔子在《论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的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一个社会也是这样,如果每一个人许下的诺言,都达到了社会道义约定的诚信准则要求,那么,所有人的诺言和愿望就都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将变得坦诚而纯洁,社会的关系就会变得有序而更加值得依靠。毋庸置疑,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伦关系也复杂了。虽然,现代的一些人被物质利益蒙蔽了眼睛,短视,唯利是图,唯利是求,轻弃信义。但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社会的主流意识,仍是恪守诚信,许多动人的故事屡出不鲜。南京的信义父亲就是一例。
在大力弘扬南京“信义父亲”的同时,我们应看到,现实生活中正是当前一部分公民的社会责任心普遍走弱,才使信义夫妻本来一个乃做人之根本的举动凸显出了人格的光辉。每年临近年尾便会甚嚣尘上的“欠薪白条”多少次让人“哀民生之多艰”,而近来发生在河北、四川等地的农民工讨薪下跪事件,几度让围观的人们内心纠结。那些无良的老板,看起来他们的危害仅限于拖欠的人民币的数字,其实他们导演的一幕幕闹剧腐蚀了诚信的墙基,矮化了全民道德的水准。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也就是说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我们应认同社会责任,履行道德契约,营造和谐诚信的社会环境。大爱无疆,诚信无价!(特约评论员 童宏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