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中国人的精神底色是什么,也许你不好回答,但当你在春运人海里看到帮行动困难者拎起行李的人,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看到为老弱妇幼主动让座的人,在拥堵的街头看到义务指挥交通、疏导车流的人,那时,会有一个名字从你心底脱口而出:雷锋!这便是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底色。
或许,我们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达不到雷锋的高度,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传承。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升,离不开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的乐于付出,这些人大都扎根基层,岗位平凡,却凭借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之心,点燃了无私奉献的激情。从他们身上,笔者读懂了什么叫做新时期的雷锋精神。
然而在今天,一些人经常陷入困惑:为什么很多人的精神追求大大弱化,甚至喊出“远离崇高”?“毒奶粉”、“地沟油”、“脏冰块”等事件的发生,让中国民众感叹诚信的缺失;2011年发生的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被车碾轧事件令不少中国人怀疑是否出现了道德严重滑坡现象;还有,有些人会担心学雷锋会有道德风险,担心被人讹诈,所以不敢扶老人,不敢做好事。其实,真正的善心善意,不会过度介意这种“讹诈”。看到老人如果不扶起来,就会良心不安。扶起来,是遵守自己内心的道德法则。一些人为什么能成为好人、道德模范,恰恰在于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不怕诬陷,敢于承受非议,坚定扶起老人的决心。
“学雷锋,在行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全国各地举办,这不仅是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乐于付出、无私奉献的肯定,更是对千百万人民的激励,活动现场爱心企业对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关爱,更是演绎了道德建设的美好一幕。
每当社会上出现道德事件的拷问时,公众都迫切需要雷锋精神的出现。虽然拷问者见仁见智,但这更说明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升社会道德和文明风尚的今天,雷锋精神的重要性。学习雷锋精神,而不“消费”雷锋精神,是国人在精神文明建设层面亟待提高和正确面对的。(特约评论员 吴效伟)